可是,張讓這記性,著實讓人佩服,他賣出去的官職,從地方縣丞到一州刺史,沒有五千,也有三千,竟能記住一個邊將……
念頭急轉之時,張讓又笑道:“本侯這也算得上慧眼識英雄了。”
十常侍中的另外幾人紛紛出言附和:“將軍正值壯年,能辭官來雒陽,乃我大漢之幸。”
“不錯,將軍可比前漢冠軍侯。”
陸離正要回答,卻見盧植正在審視自己,隨即收斂心神,肅聲道:“國家養士四百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此話一出,姜勝與王黎愣住了,終于明白他們跟特優生相比,差在何處了,場面話一套接著一套,到哪里都混得開。
“將軍高義,比之袁紹、袁術之流,勝出何止萬籌。”
也許是陸離先前那句【仗義死節,正在今日】引得盧植認可,他收回視線不再打量,上前與少帝、董侯敘話。
“不知將軍此番入雒帶了多少武士?”
張讓又問。
前后共五句話,四句是吹捧,夸贊陸離少年英雄,然后拉關系,最后引出甲兵一事,無疑是想用這種快速轉移話題,套出幾句話實話出來。
可惜,陸離沒什么好隱瞞的,坦然道:“唯三人爾。”
“就沒有家兵、私曲隨行?”
張讓似乎有些不甘心。
而今,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前來迎駕,這皇城肯定要回,而南北兩宮慘遭屠戮,守卒、寺人無人幸存,回宮之后,誰來負責戍衛?
盡是亂臣賊子!
回宮無異于引頸就戮,與其這樣,倒不如相信武人。
然而,陸離的回答又一次讓十常侍失望了,他搖了搖頭:“末將與丁公有心報國,但亦知無詔不得帶兵擅離駐地的條律,此行只有三人。”
見其面色坦蕩,張讓便知所言非虛,內心喜憂參半,喜得是并州刺史丁原懂禮節、知進退,可堪重用,而憂得是回宮之后,誰來保護他們。
這個時候,少帝止住哭泣,與董侯一同向陸離行禮:“將軍不遠千里而來,乃我漢室之幸。”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昨夜的兵亂太過駭人,使兩位皇子多次生出漢室將亡、遍地豺狼的感覺。
如今一看,世間仍有忠信之士。
“兩位殿下折煞末將了,還請放心回宮,有臣等在,定不會讓昨夜之事再復。”
陸離急忙單膝跪地。
盧植等人同樣如此,但與陸離不同,他們心中更多的是心酸,堂堂儲君竟要如此,身為臣子,說一句顏面掃地、無地自容,真不為過,尤其是光武皇帝的陵寢離此地不遠,此時此刻,這位中興世祖或許正在天上看著他們!
“宮省之內,有羽林諸中郎將坐鎮,兩位殿下放寬心。”說到這里,盧植看了看護在周圍的百余名衛士,補充道:“老臣府中亦有兩百家兵,皆是昔年平定張角之亂的虎士,可作殿下護衛。”
“老臣府中有家兵一百,皆為青壯,可作殿下護衛。”閔貢趕忙表態。
張讓知火候差不多了,同樣勸道:“兩位殿下,蹇碩與曹芳麾下有四千忠信可入宮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