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狀狀滿不在乎地道:“收到了幾個電話和短信。我也不是什么藝謀那樣的大導演,給我打電話的除了文藝片愛好者,還有就是問考研的。他們對我挺客氣的,算不上騷擾。”
許正道微微點頭:“你沒事我就放心了。”
田狀狀見許正道為自己擔心,心里挺高興:“我能有什么事。對了,現在已經是期末,學校正在搞期末匯報展映。你把《B區32號》的拷貝準備好,下周在標準放映廳放映。”
許正道呵呵笑道:“在標放放映啊!我有點緊張呢!”
許正道還真不是謙虛,北電學生對師哥師姐的電影從來不會客氣,甚至會更加賣力地吐槽。尤其是文學系和導演系的學生,一個個驕傲得要死,動不動把大師掛在嘴上,批評起別人的作品來,那真是一點都不客氣。
北電有個傳統,畢業的師哥師姐會帶著自己還未公映的電影到北電交流,所以標放又有國內最先點映場的稱謂。電影放映后,師弟師妹們就會抓住機會狠狠吐槽他們的作品,師弟師妹們針尖對麥芒的問題經常會引來陣陣掌聲。
由于師弟師妹一點面子不給,經常把話說得很難聽,很多導演面子掛不住,出了學校大門就會說,以后再也不回來了。不過富貴不還鄉,有如錦衣夜行。等他們拍出了自我感覺不錯的作品,又會帶著電影回學校。
這種風氣是從78級開始的,78級是運動后北電招收的第一批學生。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海棠國電影非常落后,視聽語言還處在40年代的水平,跟國外電影差距非常大。放國產影片的時候,劇場里經常會爆發出陣陣轟笑,有節奏的鼓掌,甚至是整齊的跺腳。沒有幾個導演能受得住這種可怕的哄笑,即使是最有涵養的人也不能不拍案而起,憤然離席。
有一次,放映的國產電影視聽語言極度程式化,有調皮的學生喊“近景”,結果電影馬上出現近景,然后又喊“中景”,屏幕上果然出現了“中景”,學生喊什么,銀幕上就真的出什么鏡頭。現場學生哄堂大笑,那導演恨不得找條地縫鉆進去。
由于學生們鬧得太厲害,放映被迫停止。學院副書記孫月枝站到銀幕下邊,十分嚴肅地道:“這里是電影學院,不是小鎮上的茶館。你們將來也要拍片子,怎么可以這樣無禮的對待別人的作品?沒有起碼的禮貌,沒有起碼的修養,自己將來還怎么進行創作?”
78級的學生雖然挨了一通罵,但哄笑別人電影的毛病卻沒有改。只要電影不夠好,他們就會起哄,就會報以噓聲。不過他們沒想到,等自己做導演后,帶作品回學校,只要作品不夠好,會被弟師妹們以同樣的方式瘋狂吐槽。
田狀狀見許正道假模假式地說緊張,忍不住罵道:“你緊張個屁!你的電影質量可以,肯定不會被罵。就算真有人罵,你把他們當成屁放就是了。再說了,出來混都是要還的,以前其他導演帶片子回北電的時候,你們這幫小子罵別人罵得可狠了!現在也該輪到你們了!”
許正道笑嘻嘻地道:“要是挨罵了,我就說這部電影是拍給下個世紀觀眾看的。”
田狀狀故意板著臉:“嘿,你這臭小子很欠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