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鐘七默然不答,那年輕道人沉吟片刻,試探著朝鐘七掐了一個莫名的指印,低聲問道:“法定如山?”
結果鐘七以為這廝又要“施法”警惕的退了兩步,年輕道人見此,又變一個指印道“急急如律令?”
年輕道人只是掐法令,喊些口號,鐘七也不知道這貨到底搞什么幺蛾子,不過估計應該是對一些此世法教見面的印訣,與江湖黑話一般。
鐘七回憶片刻,忽然想起一些前世家傳的順口溜,也有些不確定的掐三山指決回道:“法定翻壇張五郎,三水交源端公壇。托缽師父親口述,五營猖兵代代傳…”
所謂翻壇張五郎,本為梅山獵戶,其學法于老君爺,后來因為于老君的女兒姬姬姑娘私奔,被老君放起飛劍,斬了五郎的頭顱。
姬姬姑娘化作法令,便是急急如律令,五郎念頌此法咒,頭顱飛起又長在項上,只是匆匆忙忙下,把頭給長倒了,自此便是個雙掌撐地,二腳朝天,反轉頭顱的神像,
因為張五郎后來伐山破廟,滅絕淫祀邪神,苗寨巫師,傳播道家正統,所以又稱:【翻壇倒洞張五郎】。
在鐘七前世的法教中,各派系對張五郎拱奉廣泛,梅山教,端公教奉其為祖師。
“我說是何方壇法哩,原來是梅山底下牽狗攆山的獵戶,本座乃八卦仙教,茅山頂壇公張紹陽,你區區野狐禪一般的江湖小派,焉敢來壞吾教大事…”
鐘七只是試探一下,不料那年輕道人聞言傲然回道,轉而又有些疑惑道:“三水交源,便是興元府下,只是你那端公小壇,何時也能從荊襄發展到此地,又指派你來壞吾教大事,到底有何籌謀…”
三水交源指漢水,托缽師父又有壇主,師父等傳授衣缽之意,梅山教發源于湖廣,而此世的端公估計也就鐘七一人了。
但從其言論中能看出此世也有梅山派,顯然張紹陽以為鐘七是梅山教下某一位法師獨自開山立柜,叫做端公壇。
“你說我壞你大事,你們這些邪教方仙,能有個屁的大事兒,若無要事,各走各的路…”
鐘七前世只鉆研法術,對這些江湖道道所知不多,也懶得和他在這兒廢話,只接一顆雷丸丟出,烘烘云霧升起,濃霧繚繞周遭丈許。
張紹陽不慌不忙,打眼朝濃霧里看了片刻,捻決頌咒,甩袖打出一溜火焰,颼颼遁穿濃霧中央,朝正要往一顆柳樹梢上跳的鐘七打來。
鐘七連忙收腳,翻騰躲開,那焰光直直釘在身后樹干上,轟一聲,燃起一蓬煙花火焰,三五息后,這些煙花熄滅,只有一柄燒得焦黑的三寸飛刀插在柳樹上,
鐘七一看就知道了原理,原來這種飛刀尾柄空心,塞入火藥之后,同樣以磷粉蓋上,用蠟封頂。
待用時,搓破蠟封,磷火燒灼火藥,飛刀便是火箭一般飛射而出,不僅速度比一般暗器快,加上的燒灼的效果,威力也遠超一般暗器。
片刻后云煙散去,鐘七身形也顯露出來,張紹陽冷笑道:“鐘泓繼,今日你難逃本座法網,乖乖伏首領罪,任由本座拷問一番,興許還能留你全尸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