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一般不會喜歡釣魚,太安靜太無聊了,不過李想倒是挺喜歡的,興致來了可以在池塘邊坐一天。
“初春的時候餓了一個冬天的魚特別容易上鉤,不過會比較瘦……”李想一邊說道,用力一抬魚竿,水面上嘩啦啦打破平靜,看浪花就知道好大的一條魚。
“咦,中了!”
馮紀新笑呵呵地放下自己手中的魚竿,拿起放地上的抄網,伸進水里不再動,等李想把大魚拉近后,沉在水里的抄網一撈,就把這條上鉤的大魚撈出了水面。只見金黃色的魚尾激烈地甩動,是一條鯉魚。
“喲,好沉的分量。”馮紀新把魚撈上岸,裝在網兜里。
農莊里的人聽到動靜,紛紛站在屋檐下出聲詢問。
“這是誰中了?”
“老紀中了?”
“什么魚?這個時候鯽魚和草魚最貪吃。”
“多大的魚?”
馮紀新忙完后,回頭對他們大聲喊道:“是李想中的,一條三四斤的大鯉魚,中午做給你們吃。”
有人讓王勝去把魚拿回來,這會兒農莊的廚房里已經在做午飯,正好做一道菜。
王勝立刻冒著細雨跑到魚塘邊,從李想那里拎過網兜,提著回到農莊里,進廚房前先給這些老頭子們過過眼癮,這么大的鯉魚不容易釣啊。
馮紀新和李想重新坐下來,繼續安靜地垂釣,同時聊天。
“清明節剛過,這期的《時代文學》還有版面,有沒有作品?”馮紀新問道。
這一期的《時代文學》主題與清明有關,主打懷念,馮紀新所說的還有版面,其實是客套話,全國各地往時代文學寄的稿子多的是,只不過是選擇的問題。他說是這樣說,其實是特地給李想留版面,如果他有文章的話。
“昨晚剛寫一篇,很短的短篇。”李想說道,“叫《寂寞》,回頭我發給您,您把把關。”
“年輕的時候頭腦靈活,往往是創作高峰期,期待你更多的作品。”
馮紀新特別委婉地提醒了句,李想明白他的意思,可能是覺得他在創作上不積極。他說的沒錯,相比于文學,李想花在音樂上的時間要多的多。
“謝謝馮老的提醒,春天到了,創作的**也蠢蠢欲動。”
“哈哈,那就好。”馮紀新覺得李想頭腦靈活,很機靈,話不用說透,一點就通,和這樣的人說話很舒服。
午飯是在農莊吃的,農莊的老板一家人親自下廚,全是農家小菜,蔬菜、野菜,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