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蘇氣極。
楊昆又說道:“李想,我認識龔古爾文學獎的評委會,也就是龔古爾文學院的副院長,我可以給他推薦《老人與海》,再寫一份推薦信,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用,但是至少能讓他知道有這么一本書。你看怎么樣?”
李想:“謝謝楊老師,太感謝啦,明天一早我給您送一本《老人與海》過去。”
楊昆說:“不用送,我書架上有兩本,寄一本到法國去就行。好啦,沒別的事我就掛了,我得想想推薦信怎么寫。”
李想:“楊老師再見,麻煩您啦。”
掛了電話,白蘇對李想說:“老楊雖然喜歡吹牛,但是正經起來還是靠譜的,有他推薦,相信龔古爾文學院會注意到你和《老人與海》,不過,這還不夠,你知道有個華夏文化海外推廣計劃嗎?”
李想:“沒聽說過,怎么?”
白蘇說:“這是由中央政府主導和推動的海外推廣計劃,涵蓋了出版、翻譯、傳播等華夏文學海外推廣的多個環節,你的《老人與海》要出海,完全可以爭取納入進去,每年有40個名額。”
李想問:“怎么搞?哪個部門在推?”
白蘇說:“文化部,文化部我不認識人,你有認識的嗎?”
李想想了下,說:“我也沒認識的,不過我認識華夏日報社的,我問問他們,興許能搭上線。”
白蘇點頭說:“我也來問問,作協里應該有人知道這個計劃。”
白蘇立即打電話找關系,問了好幾個都是聽說過但是沒接觸過,不知道怎么介入。
李想說:“沒關系,我來問問政府的人。”
白蘇不氣餒,說:“我再問問鄧主席,他是華夏作協的副主席,也是盛京作協主席,對文化海外宣傳可能知道。”
鄧主席就是鄧鉑蕭,李想也見過他幾次,不過沒什么交情,遠不如白蘇。
李想自己也打電話和華夏日報社的人聯系。他和他們的聯系挺深,夏天《我不是藥神》首映式特地邀請了華夏日報社的副主編方正參加,回去后華夏日報第二天就在文化板塊寫了一篇影評,正面推薦。
李想直接打電話找到了華夏日報社辦公廳的黃主任,跟他這么一說。對方很熱情,先掛了電話,過了5分鐘又打過來,給了李想一個電話號碼,說是文化部一處處長,就是專門負責文化海外推廣計劃的,他已經把事情和對方說清楚了,李想回個電話過去,和對方細談。李想再三感謝黃主任,約了他明天晚上吃個便飯。
李想立即給對方打電話過去,很快接通,先是簡單自我介紹,表明來意,對方說:“剛才黃主任已經跟我說了,就我個人而言,我沒問題。《老人與海》這本書我看過,確實很好,在國內也很受歡迎。不過,這事不是我說行就行,還是要民主決策的。我們海外推廣計劃有個專家組,后天我們專家組有個月度例會,到時候我把這個事情到會上說一說,看看大家的看法。具體時間是后天上午9點,在云繼大酒店,如果你有時間,最好過來一趟。我會在會上給大家講,但是大家聽了肯定會有疑問,我可能說不清,最好由你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