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本《死亡與光明》,不知道蘇小姐在閱讀過后,有怎樣的感受呢?”
蘇伊的手上,此時就放著一本,封面上寫著死亡與光明幾個大字的書籍。
代表光明的白,與死亡的深黑色印在鮮紅的背景上,給人一種鮮明碰撞的感覺。
蘇伊不是在當下,才第一次見到這本,內容出自于楊柳之手的成品書籍的出現,不過至于里面的內容,她并沒有看過太多,只是隨手翻看過幾頁。
為了能夠很好地,將存在于身上的后遺癥盡早平復,蘇伊并不會太多去想,去看,和楊柳有關的部分,但是眼前的情況,自然是例外。
蘇伊低頭看著手里的這本書,伸手撫觸著封面上的幾個字。
“其實我還沒有好好地,完整看過這本書,和許多已經拿到了這書,并且看過一些的人來說,我大約是關于內容了解地最少的那一個了。”
聽到這樣的回答,提問的人顯然是有些詫異的,“原來蘇小姐還沒有看完這本書嗎?聽聞這本書最初的稿子,是有經過蘇小姐之手,不是應該格外熟悉嗎?”
蘇伊看向采訪的人搖了搖頭。
“其實當時我并沒有過多參與其中,所以到現在為止,其實我也沒有仔細看過。
甚至我也不知道,有生之年,我會在什么時候,看完這本楊柳寫的東西,這大概可能會是我人生中,很難去讀完的一本書吧。”
“這本書的意義,確實是有些沉重的,蘇小姐作為楊柳的生前好友,也是陪伴著她走過最艱難一段時光的人,想必這也是為什么會覺得這本,《死亡與光明》意義不同的原因了吧。”
說話的人手上,也拿著這本書,里面放著幾張書簽,隔開了幾頁的內容,是隨后的環節里會用到的部分,因此提前做的功課。
采訪者一邊將其翻到其中的一頁上,然后一邊繼續和嘉賓說些什么,“所以蘇小姐知道,這本書里面,其實有不少是涉及到您的部分嗎?”
“可以想到,雖然我覺得看到那些地方,我可能會下意識地想要先越過去吧。”蘇伊說著笑了笑,像是開了一個玩笑。
此時再想到與楊柳有關的部分,她盡量讓自己表現地,朝著遠離后遺癥發作的方向去靠近,雖然今天這場活動是偏向深沉認真的,不過蘇伊并不想要從自己這里煽情。
一旁位置上的人跟著笑了笑,然后互動道:“蘇小姐是會不好意思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好友的故事里嗎?”
“可能吧,我和楊柳可能相識的時間,其實算起來沒有很久,也就沒有太多機會,能參與到那些美好的記憶里吧。”
“不過兩位看來也是真的很有緣,因為蘇小姐的作品《垃圾》的改編劇里,有楊柳擔任女主,最后她也寫了這本《死亡與光明》的書。”
拿起這本,去掉眼前這一頁的書簽,采訪者隨后接著說道:“那我們就來看一段,來自這本書里的話吧。”
“我的生命,曾經陷入過黑暗里,外面晴空萬里,一片光明的時候,而我卻看不見,那想來是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是人心里的陰霾,擋住了本來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