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界三樓的開放實驗廳里,才從老板辦公室匯報工作后離開回到這里的周顯,緊接著就將注意力重新投入到了實驗進程里。
他原本是要就一會兒暫停實驗進程,載入休息中斷的過程做準備的,但是卻因為畫面里游戲劇情中,發生在蘇瑪麗這個角色身上的,作為“人造人”項目而被吸引了注意力。
如果此時作為實驗受試者,參與到其中的那個人不是蘇伊的話,那么無論蘇瑪麗這個人物角色換做另一個人,可能周顯在聽到這一點的時候,都不會有如此的反應。
而游戲里關于人造人項目,展示出了有關的一些解釋和具體的信息的時候,對著屏幕認真看著這些的人,隨后便是聯想到了,蘇伊此前所負責的研究項目上。
周顯作為她的同事,雖然各有自己的項目,并沒有太多的合作,不過同在時界共事,大體的一些東西自然也是會有了解的。
而游戲中所提到的這一個新項目的部分,雖然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游戲所發生的,虛擬世界里的一個劇情設定而已。
但是周顯對于這種程度的情節走向,還是下意識地跟問了一句,“這些與原定故事情節的發展,有區別嗎?”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尤其是體現在一些具體的情節上,如果把它當成是游戲參與者,也就是實驗受試者的一種,潛意識里發散性思維所帶來的影響,足夠解釋這樣的情況。
不過在周顯看來,本該在一個確定的劇情發展的框架里,有序向前推進的游戲進程,卻在一個“不稱職”的系統工具之下,發生過許多諸如此類的改變。
因為實驗從一開始走的就是自主測試的程序,以此來測定游戲運行下的一個基本狀態,以及受試者作為玩家這一身份。
腦內連接外部程序,在整個游戲運行過程中的身體數據和對腦信息的影響,這是不僅僅是作為體驗感,而更加是基于安全穩定的基礎指標,所必須審核和確定的一個步驟。
不確定的風險性,無疑是阻礙這種形式的發展,不僅僅是游戲,也是其他得以投入到普遍應用里的首要問題,也正是實驗環節所要求證的。
不過因為有了前一位受試者的狀況發生,讓隨即再次開啟的新一輪實驗變得意義格外不同,挑戰無疑是更加嚴峻了。
周顯作為臨危受命的人,在接到由自己負責這個實驗項目的通知之前,甚至是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將前一次實驗的全過程一一復盤過,只比對了重要的數據資料以備需要和參考。
而在這次的實驗開始的時間里,所有的人也都處在了一個盯守實驗廳的設備上,連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是匆匆擠出來的,生怕遺漏或者錯過了什么。
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進度里,自然也沒有別的時間。
而周顯在這個過程中,還是趁著守在這里一切數據顯示正常的狀態下,復盤了一下上一次實驗過程中,所有的涉及到的數據信息走向,以及除了最后畫面起霧,不易被觀察情況前的所有動態的視頻畫面,和劇情文本內容。
周顯雖然并沒有參與過前一次的實驗,涉及到真人實驗的部分,他也是第一次參與。
不過相比之后不難發現的一點是,蘇伊作為受試者的當前實驗,與前次的實驗過程相比的話,是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