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洵一路走來,心中不斷搖頭:這便是不講科學的后果,紫禁城的防火設計做得太糟糕了!
千步廊朝房,陳矩已經到了。
除了陳矩,內廷還來了司禮監文書房太監張文遠、內官監掌印太監馬謙、總理太監陳永壽、掌司太監何江。
工部來的是右侍郎姚繼可、營繕司郎中王在晉、員外郎李之藻、主事張嗣誠、應汝化。
另外,六科也來了人,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左給事中張問達、給事中韓學信……
朝廷大事,六科皆有權參與,但一下子來了三位給事中,這陣仗有點大。
陳矩看到人都齊了,這才輕咳一聲道:“陛下的口諭,大家應該都知道了,今個兒讓大家來,便是議一個章程,看看這事要怎么做,才能既穩妥,又能盡早避免宮殿受損……”
“陳公公說得有理,紫禁城的宮殿,要么住著陛下和各位娘娘,要么存放著重要的宮中物品和典籍,至為重要,須當穩妥……”
工科給事中韓學信首先起身,團團一躬,然后開口說道:“這避雷旗桿,前所未有、前所未聞,且與前日引落雷電的引雷旗桿規制相同,只多了一根鐵線,到底是不是能避雷、會不會引落雷電,大家皆不清楚,不清不楚,豈能輕易安裝于禁城宮殿之上?”
工科左給事中張問達也道:“事涉宮禁,關乎圣上、太后、皇后與諸位娘娘的安全,必須慎重,穩妥為先。”
常洵看了看工科的三人,王德完沒開口,其他人都是反對的意思,工科的意思顯而易見。
“工部這邊是什么意思?”陳矩開口問道。
工部右侍郎姚繼可捻了捻頷下的胡須,沒有立即開口,主事張嗣誠道:“謹慎是應有之意,誠如韓大人所言,避雷旗桿,前所未聞、前所未有,陛下的口諭中,也是要先驗證、再安裝。”
另一位主事應汝化也道:“先驗證,然后安裝,誠為穩妥。可以尋找各地雷電較多、發生雷擊事件較多的地方,選擇人跡罕至之處,建高塔,在高塔上豎避雷旗桿,觀察其是不是能夠避雷,會不會再遭雷擊,若是一個雷雨季下來,各處皆未曾遭雷擊,方可證明旗桿確實有避雷作用,然后才能于紫禁城安裝!”
“應大人,請問何為雷電較多、雷擊事件較多的地方?是每年皆有雷擊,還是三五年內發生過雷擊?”
給事中韓學信立刻反詰:“要建高塔……高塔多高?矮了不能說明什么,韓某家鄉的老宅上百年都未曾遭到雷擊,也不能說老宅能夠避雷,但是建高了,該怎么建,一座塔要花多少銀子,總計建多少高塔,總計要花多少銀子?何人負責觀察、記錄,這又要花多少銀子?一個雨季不曾遭雷擊便能說明避雷旗桿的安全?紫禁城也不是年年遭雷擊,一個雨季似乎也說明不了什么!”
畢竟專業懟人,韓學信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很關鍵,工部幾位官員的眉頭立刻皺了起來。
常洵心中暗暗笑了笑,工科與工部的爭論看似激烈,實際上,他們怕是都要反對這件事。
好在,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的家中剛剛讓雷給劈了,否則這些人一定會拿雷擊與失德有關,否定安裝避雷旗桿的作用,那才叫難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