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賣了一番好,又抱怨道:“殿下,昨日奴才去戶部催銀,戶部那邊不肯發銀,他們還說戶科已經將陛下的旨意封回了,戶部也有反對的奏疏,所以這銀子他們還不能發……”
“沒事,他們不給銀子,咱們就自己賺。”
常洵對此早有預料,且不說萬歷的旨意會不會改變,便是奏疏來往幾次,這筆銀子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下來。
常洵并不打算住崇質宮,這邊雖然還缺很多東西,對常洵要做的事情來說,影響并不大。
何江好奇地問道:“就是用院中那幾口大鍋?”
常洵讓何江給找了幾口大鍋,在崇質宮前院搭了火塘,將大鍋架在上面,何江早就好奇常洵用這些大鍋做什么。
常洵點了點頭:“這事若是做成了,內官監可得一份。”
昨日常洵勾選的那些內侍也都到了,除了田義選的那幾位內書堂的小太監,剩下的常洵簡單問了問情況,然后選了一些,總計留下二十個,其余的又打發回去。
常洵選的這二十個太監,以后會在崇質宮做事,但不是住在崇質宮,宮里的太監、宮女有的有自己的住處,只有當值的時候才會在,當然也有的太監、宮女的起居都在宮里。
常洵點的這些人多是年齡不大的小太監,根據這些太監的情況,以及他們本人的意愿,安排了十二個太監長住后殿的耳房——正殿與配殿他們都是沒有資格住的,其他的人每五日換一次班,當班的需要長值,未當班的白天也要來做事,只是晚上可以回自己的住處。
這邊剛剛安排好,鄭國泰便帶著人運了幾只大桶過來,里面盛滿了渾濁的液體。
“殿下,東西我都帶來了!”除了這些木桶,鄭國泰還帶來了生石灰、硫磺、木炭、粗鹽、礬等很多材料。
“舅舅辛苦了!”常洵看了一下鄭國泰帶過來的東西,盡皆分門別類的裝好,還算仔細,不由滿意地點了點頭。
“場地什么的都準備好了?”常洵問道。
鄭國泰連忙道:“殿下放心,咱家在大興那邊有個農莊,專門讓人建了院子,以后就熬煮這個堿液。”
常洵點了點頭:“用的人一定要可靠,做事也要上規矩,以后咱們一定會越做越大的。”
“殿下放心,都按你的要求辦了!”鄭國泰說道。
常洵讓鄭國泰將其他人打發離開,只留下兩個可以信賴的鄭家老人,然后才安排手下的小太監們將木桶的堿液倒進大鍋,再加入內官監提供的油脂和生石灰,讓人一邊攪拌,一邊燒火加熱……
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皂化反應,皂化反應進行的條件非常簡單,后世網絡上還曾流行自制手工皂。而制皂產業在西方已經存在了數百年,各種文獻資料也是種類繁多。
常洵根據這些資料以及他對皂化反應的理解,整理出一份制皂的大致步驟,讓這些太監們一邊操作、一邊學習,他也在旁邊仔細觀察、記錄。
皂化反應是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中間需要不斷的攪拌,而常洵在觀察皂液變化的同時,也在觀察這些太監,希望從中發現有用的人才。
當趙士楨來到崇質宮,看到常洵像市井的廚子一般站在一口大鍋旁時,頓時驚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