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貴妃心疼得直掉眼淚:“苦煞我的洵兒……”
常洵只能上前,抓住鄭貴妃的小手捏了捏:“母妃,孩兒不怕苦。太祖當年篳路藍縷,轉戰南北,那才叫苦。便是相比母妃年少之時,孩兒現在錦衣玉食,衣食無憂,又有何苦來著?”
“至于外廷的非議……”
常洵笑了笑:“待到慈慶宮成,太子冊立,他們自然也就不會盯著我了。”
鄭貴妃臉色慘白:“那倒是好了,只怕……”
鄭貴妃欲言又止。
常洵也有些意外,鄭貴妃竟然說“倒是好了”。
作為“奪嫡”的關鍵人物,她這時應該斥責常洵不思進取,“長他人志氣”才對。
她竟然會說“倒是好了”。
“倒是好了”是什么意思?
是說“太子冊立”是好事,還是說外廷不再非議常洵這是一件好事?
難道說鄭貴妃并不想奪嫡?
但是這又說不通,總不能說鄭貴妃不想奪嫡,卻還有人逼著她奪嫡吧?
這種事倒是有的,也就是所謂的不得不爭。
爭成了便是九五之尊,爭輸了便會受到打壓、迫害。
不過,身為大明的嬪妃、皇子,鄭貴妃與朱常洵并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歷史上,國本案、梃擊案鬧得那么厲害,到了朱常洛和他的兩個兒子朱由校、朱由檢當皇帝的時候,朱常洵這個福王依然過得非常逍遙,并沒有受到迫害。
成化時的萬貴妃那么跋扈,甚至害死了弘治皇帝的生母,弘治皇帝登基后,也沒有迫害萬貴妃。
成祖的幾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爭儲爭得厲害,朱高煦甚至學他的老子舉起反旗,失敗后先被囚,后被殺,但朱高燧卻也依然做著趙王。
哪怕是成化這個太上皇,也只是被軟禁而已。
當然,明宣宗以后對藩王的限制非常大,藩王與皇帝、太妃與太后的權力、榮耀相差極大,但是為了權力榮耀而奪嫡,鄭貴妃就不應該說出“倒是好了”這句話。
常洵盯著鄭貴妃看了看,試探著問道:“母妃的意思是……即便是大皇兄被冊立為太子,外廷對兒子的非議,依然不會斷?難道是因為母妃受寵的緣故?”
鄭貴妃憐愛地伸手摸了摸常洵的臉頰:“洵兒,母妃希望你一直快快樂樂的,不用那么辛苦,但是你身為皇子自有皇子的本分……”
鄭貴妃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下去:“明個兒記得去啟祥宮給陛下請安,你要做什么事,也要多向陛下匯報,陛下允你做,你便好好做,陛下不許你做,你便不要做……”
鄭貴妃伸手理了理常洵的衣領:“龐公公剛剛說的也是正理,有些事情啊,你讓下面的人去做便是了,你去做了,那些酸儒定要說你失了體統,又辛苦又落不到好,何苦來著!”
鄭貴妃絮絮叨叨說著,常洵卻一句都聽不進去,他現在只想弄清楚鄭貴妃是不是想奪嫡。
常洵看了看龐保,開口道:“龐公公,我讓張成去辦點事兒,你去看看他有沒有回來。”
“奴婢這就去!”龐保心領神會,他看了鄭貴妃一眼,然后躬身退下。
待到龐保離開大殿,關上了門,殿內只剩下常洵與鄭貴妃兩人,常洵方才看向鄭貴妃。
鄭貴妃嬌美的臉上淚痕斑斑,楚楚可憐。
常洵嘆了口氣,直接捅破了窗戶紙:“母妃,若是孩兒自請封王之國,父皇他會同意嗎?”
鄭貴妃身子一僵,驟然變得無比緊張。
她看了看門口,又看了看常洵,壓低了聲音急切的道:“洵兒,你問這個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