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洵看著鄭貴妃,緩緩說道:“也沒有什么,只是覺得孩兒離京之國以后,母妃不用再受外廷的非議,父皇也不用再因廷臣的奏疏而惱火,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鄭貴妃伸手按住常洵的嘴巴,急得俏臉通紅:“洵兒,切切不要胡說!”
常洵皺了皺眉頭,鄭貴妃的反應有點大,難道她還是想要奪嫡?
常洵不想再稀里糊涂的,他抓住鄭貴妃的手,輕輕拉開:“母妃,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大明立國兩百余年,從未有長兄健在,幼弟上位之事,母妃……又何必為此自苦?”
常洵并沒有放棄奪嫡的打算,但是他得弄清楚鄭貴妃的真實想法。鄭貴妃確實寵他,但是在皇宮,即便是他們母子之間,也很難做到想說什么便說什么。一來得防著隔墻有耳,二來常洵年少,有些事鄭貴妃不想讓他擔憂……
就常洵了解的歷史,還有在這個時空中的記憶,鄭貴妃顯然是處于奪嫡漩渦之中。
圍繞冊立儲君,大致有萬歷、皇長子朱常洛與王恭妃、王皇后、李太后、鄭貴妃與朱常洵,以及外廷等相關各方。
外廷無疑是堅定的皇長子派,他們一直催促萬歷早日冊立儲君。如果說萬歷十四年,申時行等人上疏請立國本還有些倉促,那么到了萬歷二十八年,王皇后三十六歲依然無子,此時外廷請立國本便要合理得多了,而按照大明祖制,朱常洛確實是儲君的不二人選,這一點便是萬歷也從來沒有否定過。
萬歷一直都在拖,從萬歷十四年一直拖到萬歷二十八年,可見萬歷確實不想冊立朱常洛為太子。
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祖制,朱常洛作為庶長子,要么王皇后生出皇子,那么按照有嫡立嫡的祖制,王皇后的兒子便是太子,庶出的朱常洛根本沒法爭。如果皇后沒有嫡子,那么不管朱常洛的母親王恭妃的出身如何,嬪妃等級如何,庶長子朱常洛都是儲君的第一人選,哪怕鄭貴妃是大明歷史上都沒有幾個的皇貴妃,也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傳承順序。
除非她能成為皇后。
鄭貴妃要想成為皇后,便只有取王皇后而代之。
除了造反的朱棣,大明從未有幼弟上位的先例,但換皇后的卻不少。
近的便有萬歷的爺爺嘉靖皇帝朱厚熜前后有過三位皇后,如果說陳皇后只是被嘉靖嚇得流產而死,那么后來的張皇后便是被嘉靖直接廢掉的,而且并沒有什么大的過錯。
遠的還有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以無子多病為由,廢掉了胡皇后,改立孫貴妃為皇后。
明代宗時,代宗朱祁鈺打算廢黜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因為汪皇后反對,朱祁鈺便廢了汪皇后,改立杭氏為皇后,并立杭氏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明憲宗時,吳皇后杖責萬貴妃,寵愛萬貴妃的朱見深直接廢掉了吳皇后……
朱翊鈞真要是想立朱常洵為太子,只要立鄭貴妃為皇后,一切便都順理成章了。理由也是現成的,學學宣宗便是,無子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