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如來聚慶云彩霧,登上九品蓮臺,安然端坐。
那三千諸佛、五百羅漢、八大金剛、四大菩薩,合掌近前禮畢,眾人問道:“世尊,大鬧天宮、攪亂蟠桃宴者,何人也?”
如來回道:“乃花果山一妖猴也,其罪惡滔天,不可名狀;滿天神將,俱莫能降伏;雖二郎捉獲,老君用火煅煉,亦莫能傷損。”
“吾去時,正在雷將中間,揚威耀武,賣弄精神;被吾止住兵戈,問他來歷,他言有神通,會變化,又善筋斗云,一去十萬八千里。”
“吾與他打了個賭,他出不得吾手,將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將其封壓。”
“而后,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吾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感謝,是以,吾方才辭駕而歸。”
眾僧聞言,皆是心生喜悅,極口稱贊。
如來居于靈山大雷音寺,有一日,他召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等。
對諸人曰:“自降伏妖猴安天之后,天上近二月,凡間五百年矣!值此孟秋望月之日,吾有一寶盆,開有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奇物,與汝等共享此‘盂蘭盆法會’!”
眾佛皆雙手合十,興奮不已。
法會上,如來講經說法了一番,眾人皆聽得如癡如醉,臉露微笑,皆是大有領悟。
七天之后,如來講完經,對眾人說道:“吾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如那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
“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
“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吾有三藏真經,可勸人為善。”
諸佛聞言,合十皈依。
有人問道:“敢問世尊,有哪三藏真經?”
如來回道:“吾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吾欲送上東土,教化愚蠢眾生,又生怕其毀謗真言,不識我佛門精要,怠慢瑜迦之正宗。”
“故,吾欲尋一法力高強之士,往東土尋一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吾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是莫大的福緣善慶的!”
“爾等何人愿走一遭?”
當下,觀音菩薩走出隊列,行禮后說道:“弟子不才,愿往東土,尋一取經人。”
眾人聞聲,抬頭觀看,卻見那人正是觀音菩薩,好一個觀音,理圓四德,智滿金身;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
烏云巧迭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
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
凈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解八難,度群生,大慈憫;故鎮太山,居南海,救苦尋聲,萬稱萬應,千圣千靈;蘭心欣紫竹,蕙**香藤;
正是落伽山,潮音洞主,觀世音菩薩。
如來見了,心中大喜說道:“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法力高強,去往東土正好合適。”
觀音聽得稱贊,心下略喜,回道:“弟子此去東土,世尊可有何吩咐?”
如來說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云半霧,逢山過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怕善信難行,你帶上五件寶貝吧。”
隨后,他又命阿儺、迦葉二侍者取出錦瀾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柄。
如來對觀音告誡道:“袈裟和錫杖可送與那取經人用,若其肯誠心取經,穿吾袈裟,不墮輪回;持吾錫杖,免遭毒害。”
觀音欣然接受,卻見如來隨欣又取出三個頭箍兒,遞給觀音說道:“此乃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效用不同,吾另有金、緊、禁咒語三篇。假如路上遇到神通廣大的妖魔,你可以勸他向善,給那取經人做徒弟。”
“他若不愿降伏、不聽使喚,你可將此箍兒戴在他頭上,立即可見肉生根,照吾教的咒語念上一念,教他眼脹頭痛,腦門皆裂,任其法力再廣大,也不得不投入吾佛門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