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聞言,心中一驚,接過三個箍子,小心翼翼的藏好,又拜謝了如來之后,退了出去。
出了靈山,觀音只帶了惠岸行者隨行。
那惠岸行者乃是天庭托塔天王李靖的二兒子木吒,善使一條千斤重的鑌鐵棍,老老實實的跟在觀音的左右,作了個拎包的小跟班。
觀音將錦瀾袈裟打包,讓惠岸背在身上,自己手執錫杖,徑直往東面的南贍部洲而去。
在路上,二人遇流沙河,收服了原天庭卷簾大將,今世的沙通天,令其在此等候取經人,陪其同往西天取經。
又在高家莊遇一豬妖,其前世乃是天庭統領三十萬水師的天蓬元帥,觀音將其收服,仍命其在原地等候。
又在蛇盤山鷹愁澗,收服了西海龍王的三太子敖丙,令其在原地等候。
而后,二人一路東來,終是從南贍部洲的大新帝國境內,到了其都城常安。
這一路行來,所見所聞,皆讓觀音、木吒二人心里難受,諾大個帝國,人口巨眾,領土寬廣,卻并未遇到過一間像樣的寺廟。
不僅如此,更令二人心憂的是,觀音現出菩薩真身,欲廣傳門徒,傳揚西天佛法,卻被百姓當成妖魔,扔石頭驅趕出城。
這種情況不是一城一縣,而是整個大新帝國盡皆如此,其崇道抑佛至此,直令觀音亦是束手無策,如之奈何。
面對人道洪流,人道大勢,二人又豈敢施展神通殺人,只得臉色難看的認慫,使出變化之術,化為一老一少兩個道人,這才使情況有所好轉。
入了常安城,行至大街上,見有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徑直入內,嚇得那土地爺心慌意亂,一眾鬼兵膽戰心驚。
直到觀音表明身份,其才知是菩薩駕臨,連忙叩頭迎接入內。
孜后,土地爺又將此事報與常安城的城隍爺。
城隍爺趕來參見觀音,告罪道:“菩薩,請恕小神接遲之罪。”
觀音回道:“汝等切不可走漏消息,我奉世尊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暫住,權住幾日,待尋著真僧,即返回靈山。”
城隍爺誠惶誠恐道:“菩薩看得上小神的破廟,乃是小神的福氣,菩薩請便,小神這便搬出去住幾日!”
隨后,城隍爺騰出了城隍廟,將其讓與觀音與木吒居住,自己到別處去了。
接下來的數日時間里,觀音與木叱在常安城中轉悠,尋找那能夠去往西天取經之人。
只是,萬萬沒想到的是。
面對這上千萬人口的巨大城池,其盛世繁華之景,差點令二人迷失其中,更別說是尋找取經之人了。
這一天,觀音說道:“木吒,貧僧決定冒險一搏,元神出竅,夜入皇宮,入夢皇帝,若能影響其神志自然是好,若不能,亦好向世尊交差!”
說這話的時候,觀音是悲憤欲絕的,她萬萬沒想到,以她仙人之能,在這諾大的常安城中,居然找不到任意一個有慧根之人。
這是佛門之悲,亦是觀音之悲。
當初接到如來的命令時,觀音的內心是很歡快的,這可是領導對她的看重以及信任。
不就是尋找個取經人么,還不是小菜一碟。
雖說在收服各大妖怪時,出了一點力氣,卻也是順風順水,波瀾不驚。
但是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最簡單的一環,卻變成了最難,諾大個大新帝國,十幾萬萬人口,連一個有慧根之人都找不到。
這特么的算哪門子破事啊?
萬般無奈之下,觀音痛定思痛,決定鋌而走險,冒著被人道龍氣擊傷的危險,潛入皇宮中,對那皇帝下手。
她想的很簡單。
想要影響一個國家的政策,唯獨影響他的領導人,由上至下,才能徹底的扭轉,東土南贍部洲佛門式微的現象。
然后,事情進展得還算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