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負更極端點說,那就是......剛愎自用!
只不過,在功成名就后,所有的“自負”“剛愎”都統統變成了“英明神武”“眼界超前”。
但不幸的是,秦二世而亡!
秦云想了想,就將在入秦一路上看到的種種見聞訴說了一番。
想改變的什么都沒改變,不打仗了,但大工程太多,庶民依舊負擔沉重,沒有享受到統一的紅利。
通俗點說,和平了依舊還在搞戰時管制那一套,誰受得了?
不僅如此,秦法過于完善,百姓又處處被轄制,于統一中不僅沒能獲利,還失去了自由。
而不想改變的貴族,卻什么都改變了,在六國一統的過程中,幾乎失去了一切......
“陛下聲勢如日中天,但大秦卻在失去民心。故此,我說大秦在失勢!”
咸陽宮落針可聞。
別看秦云和始皇帝絲毫沒有談及關于“仙神”和“長生不老”的問題,但不談卻比談更嚴重。
因為,始皇帝是大秦的君主,大秦才是一切的根基!
始皇帝若是被劍仙駁倒,統治根基都有可能被動搖。
秦始皇冷笑,“你的觀念也不過是腐儒‘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一套,朕還以為堂堂劍仙有什么高見呢!”
秦始皇起身,目光極遠而眺。
“律令明晰有什么不好?”
“朕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頒布天下最明晰的法令,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你犯法我制裁,對貴族對官僚對庶民都一樣!”
“天子、王親、貴族、官僚、黔首各行其道,天下自然大治!”
“自商君變法之后,大秦奮六世之余烈,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秦之強大實乃秦法之強大......”
秦云端起酒桌上的酒樽,一口將酒樽中的酒一飲而盡。
始皇帝的意思,秦云明白了。
始皇帝身在這個時代,觀念自然也受到這個時代的局限。
在始皇帝心中,國家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各行其道,各司其職!
至于老百姓,只要他們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能按時服役、足額交稅、不要惹事這也就足夠了。
在先秦這個時代,秦始皇的觀念,其實也并不算錯。
不說是先秦,就是再往后推兩千年,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內核其實都沒變過。
秦始皇這套理論,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被一代代踐行的“社會真理”。
漢承秦制就是這個道理!
始皇帝看向秦云,目光如電,道,“劍仙可還有其他高見?”
秦云深吸一口氣。
他感知到始皇帝生氣了,但這個時候卻決計不能退。
退一步,秦云搞不好風評被害。
要是史官再來個“惡意剪輯”,說秦云“愚民”,那搞不好就會成為劍仙一個污點。
到了秦云這個身份地位,也過了原始資本積累的階段,到了需要更注重德性修養,也就是“面皮”的階段。
秦云起身,對著始皇帝揖了揖手。
“陛下高見,秦法秦制也十分完善,再往后兩千年都不過時。”
秦始皇面無表情。
正如他不會被輕易駁倒一樣,劍仙意志堅定,也肯定不會輕易駁倒。
始皇帝算是看出來了,劍仙和他本質上是一類人。
自信且偏執!
一個是千古一帝,一個是陸地神仙,現在本質上已經是在論道了!
秦云:“陛下可還記得《呂氏春秋》?”
秦始皇挑眉。
若問他這一生,誰對他影響最大,呂不韋絕對能算得上一個。
呂不韋組織門客們編纂出《呂氏春秋》后,甚至在咸陽的城門上懸掛千金,但凡能“增損一字”,就將千金獎賞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