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我去,我去。”
張喜無奈,只好出門上了馬車向皇宮而去。
皇宮外殿內,劉協與幾位臣子正在商議曹操喪事,侍中荀攸和議郎郭嘉也已到任,坐在殿中。
劉協命司徒趙溫和曹洪主持曹操喪事,又追贈曹操為太傅,按太傅之禮行喪,趙溫和曹洪領命而去。
不過讓劉協沒想到的是,樂進竟然拒絕了自己封賞的裨將軍之職。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謁者持詔書和印綬到了城外大營,夏侯淵把軍中眾將召集到大帳內。
謁者宣讀詔書,詔書內容主要是說于禁和樂進此前討擊黑山賊和黃巾,平定兗豫兩州立功甚多。徐晃從長安護衛天子到洛陽,忠心護主,后又主動降投,宜以為賞,以效后者。其他亦有立功之將,待積功后再行封賞云云。
于禁、徐晃和樂進三人單腿跪地,接過印綬:“謝陛下隆恩。”
夏侯淵撫掌大笑道:“恭喜三位將軍,陛下不忘舊功,恩澤隆厚,希望三位將軍以后更加忠護陛下,同為大漢效命。”
夏侯淵話音剛落,站在一旁的曹仁冷笑一聲說道:“司空剛死,三位將軍即以功封賞,真是可喜可賀呀。”
正在喜笑顏開的三人一聽,立即沉下了臉,于禁和徐晃略現窘迫。
樂進卻是急忙把印綬塞還到謁者手里,說道:“陛下厚恩,樂進銘記,只是樂進舊功已賞,且司空之仇未報,樂進不敢受封。”
于禁和徐晃手里捧著印綬,不知所措,夏侯淵聽了曹仁的話也是陰沉著臉。
還好最后于禁和徐晃沒有和樂進一樣拒絕。
“陛下,臣擔心城外大營恐欲為亂。”說話的是尚書令荀彧。
可以說,現在曹仁和夏侯淵已經是站在對立面了,只是曹仁被壓制著,還不敢動而已,只要一有機會,他必將有所行動。
“朕也有此擔憂,諸卿可有良策?”劉協巡視著下面的幾位臣子問道。
“軍中將士,得曹司空之恩的人甚眾,曹仁將軍又久在軍中,如果他以司空之死為名,鼓動將士叛亂,那將難以制止。”議郎郭嘉說道。
劉協之前只是想著讓夏侯淵和曹仁相爭,然后自己得漁人之利,卻沒想過后果可能會是自己難以控制的局面。
看來自己雖然是穿越人,但論智計,自己沒那么厲害。之前不過是靠著知道曹操要入見天子,才設計了這么一個看起來嚴密的智計。
但其實這個所謂嚴密的智計,當時的許多有智之士都能識破,只是他們沒有證據,而且曹操死了對于他們也有利,才沒有人去說破而已。
自己還是想得太簡單了,要想真正有所作為,還必須得靠當時的這些有謀之士才行。現在歷史原貌已經被改變,許多將欲發生的事情都是自己所未知的。
“現如今該當如何?”劉協問道。
“可將他調離大營,任為河南尹,這樣他也算是加官封賞,只是必須要快,若讓他拖到司空喪禮之后,則亂將生。”荀攸捋著胡須說道。
所謂在君為君,荀攸和郭嘉現在都是劉協身邊的人了,他們也要真正為劉協出謀劃策。
劉協覺得這個辦法也好,河南尹地位不低,而且河南之地現在的人口沒那么多,就算曹仁到了河南要據地自立也不可能。
“善。”劉協便讓荀彧趕緊去辦理。
這時有宮人來報,說是前司空張喜求見。
劉協覺得曹操剛死,現在見張喜還不合適,一切都得等曹操喪禮過后再說,便讓人把張喜打發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