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彪被這一問惹得動怒,剛欲開罵,張喜已經說道:“必然是智。”
楊修轉向張喜恭敬說道:“陛下既智,當知張公與父親是否可用,何時可用,若需用時,自會見召。修兒以為,父親與張公進宮面見陛下,必將無功而返,空惹別人嫌疑。陛下若復用二位,也必將在曹操下葬之后。”
楊彪也覺得楊修說的有些道理,但當著張喜的面,不想顯得自己智不如兒子,便叱道:“孺子勿須多言。”
說著便與張喜大開府門出去。
楊修此時二十三歲,尚未舉孝廉。
楊彪和張喜來到闕前,投名覲見。
劉協正在殿中想事,謁者昨日回報說樂進拒絕了自己封賞的裨將軍之位,這讓他心中隱隱擔憂。
門吏來報說楊彪和張喜求見,劉協本不想見他們,但他們已到闕前,不見也不好,便宣他們進殿。
楊彪和張喜進到殿中,雖然他們二人現在已不是三公,劉協還是給了他們三公的待遇,起身相迎。
三公位是很尊高的,漢代禮儀,皇帝若在道路上,三公來謁,皇帝須下車立迎。皇帝見三公畢,三公要走時,皇帝也須起立相送。
本來心里還有些忐忑的楊彪,見到劉協起身相迎,心里便有底了。
行禮過后,各自坐下。
“楊卿的傷可無礙了?”劉協先關心楊彪的傷勢。
楊彪見問,忙回道:“謝陛下掛念,幸當日滿縣令手下留情,臣傷無礙。”
“無礙就好,只是楊卿之傷須再養養,且如今天氣尚寒,楊卿不可常在外奔波,小心再傷了身體。”
劉協這話,楊彪聽了覺得話中有話,仔細再一琢磨,知道正如孺子楊修所說,天子現在還不是用他們的時候,是讓他們再等等的意思。
那些想要助力的話便也不敢說了,只好說道:“臣等掛念陛下,如今見陛下體健安康,臣意已足,臣等告退。”說著便起身拜辭,張喜聽著似明未明,只是見楊彪已經起身,也只得隨著起身拜辭。
劉協也忙起身說道:“楊卿安心在家養傷,待傷情痊愈,朕再召你。”
楊彪沉著臉出了宮門,這才哈哈笑道:“孺子可教也。”
張喜現在總算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笑著說道:“楊氏多才人啊。”
不過劉協的心情仍然是不美麗的,樂進拒封之事,是他的一塊心病。樂進是比較早追隨曹操的一批將領,作戰勇猛,深得士心。如果他和曹仁一起作亂,那將是一件非常麻煩之事。
想了許久,也想不出個所以然,忽又憶起自己已多日未到過后宮,便向后宮去看看那幾位美少女散散心。
王寧和周奇相隨左右,又有四名羽林郎隨在其后,話說行謀之人,亦懼于謀,扮鬼之人,亦懼于鬼。
到了皇后寢宮處,卻見皇后伏壽和宋都甄宓三人正在閑聊。
劉協聽得甄宓說道:“……園中有樹,樹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而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
劉協頓時心中豁然開朗,轉身就走。
三位后妃見劉協駕到,剛欲行禮,卻又見劉協轉身離去,惹得三位美少女各自猜疑,以為是自己惹了劉協不高興。
特別是甄宓,以為是自己講的故事犯了什么忌諱,暗自神傷。
劉協并不知道三位后妃的情況,他此時心里想的都是朝政大事,哪有閑功夫來管這些兒女情長。
來到內殿,見有不少侍中大夫等人侍在殿中,便又出了禁中,出到外殿。將欲入殿時轉身對王寧說道:“速去請荀尚書令來此。”
“喏。”王寧知道劉協情急,幾乎是小跑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