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袁紹當濮陽長的時候,遭母喪,回來服了三年母喪,然后他又追服了三年父喪。他在墓旁結廬住了六年,這六年是不能吃酒肉,不能近女人,不能聽音樂,甚至是不走親訪友的。所以袁紹能夠有名,聚來人才,也不是沒理由的。
話說回來,曹昂還向劉協上表,辭去襲受曹操的武平侯之爵。
劉協當然不允,曹操之死的事情可以算是結束了,但影響仍然存在,劉協想要讓世人都看到,他對曹操到底有多好。
因為此時民間也有些傳言,說是他和夏侯淵合謀殺死了曹操。為了消除掉這些傳言,他只能對曹操的后人好得不能再好。
曹昂堅持辭去武平侯爵,三次上表,但劉協也三次不允。曹昂無奈,他是想讓自己白身為曹操守孝,還把曹操之死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認為自己不配襲受曹操的爵位。
郭嘉知道之后,私下去教了他一個辦法,讓他把爵位讓給弟弟曹丕。
曹昂第四次上表,便是把武平侯爵位讓給曹丕襲受。劉協也知道曹昂之志,反正曹丕和曹昂都一樣,都是曹操的兒子,誰襲受都無所謂,便也同意了。
轉眼到了建安二年二月中旬,劉協想起了楊彪,恢復了楊彪的太尉之職,司空之職因為曹操剛死不久,便先留空,張喜任為執金吾,伏完遷為大司農,為劉協掌管國家財政錢糧。
曹操想要征討的張繡,劉協召集眾人商議之后,決定先穩住他,拜張繡為南陽太守,又征召賈詡為尚書仆射。
因為袁術知道曹操死了之后,便加快了稱帝的步伐,已經在籌備登壇受拜之事。
所以劉協第一個想要打的人是袁術,張繡得要先穩住他,必要時還能利用他。
張繡也欣然接受了南陽太守之職,不過賈詡卻稱疾不奉召。這讓劉協心里很不舒服,賈詡是個人才,留他在外面,對自己終究是不利。
賈詡不奉召,但是許褚奉召了,劉協在外殿接見了許褚。
劉協一見到許褚,心里不由得感嘆道:好大一坨。
許褚身高至少有一米九,腰粗得跟米缸似的,難怪他力氣那么大,竟然倒拖牛尾行百余步了。
劉協對他非常滿意,有這樣的人保護在自己身邊,就是關羽來了也不怕。許褚話很少,你問什么,他才答什么,答的也都很簡單。
而且,劉協知道歷史上的許褚是非常忠心之人,歷史上他是忠心于曹操,現在曹操已經死了,自己把他召來,他既然奉召而來,那就必然是愿意忠心于自己。
歷史上許褚在軍中因力大如虎,為人又癡,所以稱為虎癡。
不過對于劉協來說,許褚是否聰明并不重要,癡一點或許更好,至少他不會有任何心機。
劉協當然也不可能稱他為虎癡,而是想拜他為虎賁中郎將,卻遭到了朝中諸多大臣的反對。
包括荀彧荀攸和楊彪等人在內,他們認為許褚只是一個白身,又沒有舉孝廉為郎,也沒有立過軍功,不能一下子就任為虎賁中郎將,最多只能給他任為郎中。
最主要是,他們不想看到劉協獨斷專行,隨便一個人來,而且還是略為癡直之人,都能任為虎賁中郎將,對于那些舉孝廉從郎中站勤值崗開始,一路慢慢升遷的人很不公平。
而且,劉協這樣任性妄為,會非常大地削弱了尚書臺和三公的權力。
劉協爭不過他們,也不想和他們爭,自己想要真正掌權,成為真正的漢國天子還得依靠他們。
不過劉協想了一個辦法,他新設立了一個官職,任許褚為一級侍衛,隨侍在劉協身邊,秩祿是六百石。
最后又因為秩祿太高,從六百石減到了四百石,朝中那些世家大臣才勉強同意。
這一次任命事件,讓劉協真正感覺到,自己的對手不僅僅是各地州郡那些諸侯。自己想要讓每一個百姓都能有田種,有學上的理想,如果想實現,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