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這都是些蠅頭小利。林姑父這里一旦上書朝廷,那法子不知道會傳的有多快。”所以薛蟠也明白這事兒上他家只多能占一個先機,搶一點肉渣滓。等到那些出了名的書局都知道了這個法子之后,薛家書局還是會被打回原形的。
林如海走后薛蟠給陳玄策感嘆,感嘆他的傻,十萬兩銀子就這么白白浪費了?
“怎么是浪費了呢?我把那東西搞出來本來就不是為了賺錢。而且真正賺錢的東西可不是那個紡紗車。你眼睛里就沒有看到棉花嗎?”
“想想這東西一旦出現后對整個紡織產業的影響吧。首先就是棉花急缺!”
因為紗線的速度快了,所以棉花的消耗量就變大了,這是很直白的一個因果關系。
“但是織布的速度卻還是原先的樣子,你覺得棉布的價格會變高還是會走低?”
就跟前世里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帝國后就著手全面推行棉花種植一樣,這個時空的周太祖也是如此做的。所以只是百年時間,棉布就已經大行其道,甚至都已經取代了麻布的地位。
也是在這百年中,大周皇朝海貿發展迅速,這一是因為有前宋打下的堅實基礎,二是因為有蒙古人的原因。
因為蒙元在中原的折戟,這極大地刺激了另外三個汗國。
要記清楚了,蒙古帝國可是有四大汗國的,蒙元從法理上說雖然蒙古大帝國的嫡支,但它說白了也只是四大汗國之一。
在蒙元之外,還有欽察汗國、伊爾汗國和察合臺汗國。
其中欽察汗國就是金帳汗國,現在依舊統治著東起西域,西抵東歐的廣大區域,甚至因為蒙元折戟中原,以至蒙元殘存的精華大幅度外流到欽察,使得欽察汗國的根基大為大固,至今依舊十分鼎盛。
非常強力的控制了中亞和半個東歐,還時不時的在西域撩撥一下大周朝。
察合臺汗國和伊爾汗國卻都為新興的帖木兒汗國所滅,雖然帖木兒本身也是蒙古人,但本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一原則,其倒是與大周頗為交好。
也是因此,已經把觸角伸到天方半島,取代塞爾柱天方成為了拜占庭帝國最大東方威脅的帖木兒帝國,大體上卻還與拜占庭保持著和平。
帖木兒是一個征服者不假,但他也不愿意多面受敵。
要知道被他所滅的伊爾汗國和察合臺汗國殘余一部分跑去了欽察,另一部分跑去了天竺,占據了北天竺大片的區域,一直跟帖木兒不對付的。
帖木兒都能跟大周笑嘻嘻了,又怎么會奪了塞爾柱天方的土地,就一定要同時接過天方人在西面的仇敵一神文明呢?
衰弱的拜占庭人更樂意享受這難得的和平,哪怕進入了天方半島的帖木兒大軍,同時兵鋒還探進了小亞細亞半島呢,他們也沒吭聲。
反正南面的埃及人比他們更緊張。
而也是因為這種看著就很脆弱的和平,西方的一神世界與大周至今還依舊保持著聯系。
大周也是通過了蒙古人更加清晰的認知了整個世界,他們也迫切的希望與其他國度增加交流,遠交近攻的道理每一個中國上層人物都明白,且誰讓大伙兒都面臨著同一個惡敵呢。
那天竺中南部的大小土邦與大周的聯系較之西方就更為緊密了。
能挫敗巔峰時期的蒙古人,大周朝在現在這一時空中簡直就是獨一無二的英雄,是各國都所公認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