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道旨意瞬間震動了整個京城。
皇帝成立了一個新衙門,以禮部左侍郎林如海總裁全局,然后林如海的好友通政司使盧文正為副總裁,這級別可不是一般的高大上,只不過叫眾人奇怪的是這新衙門到底是管什么的呢?
盧文正先入宮被皇帝打了個招呼,對事情有了幾分認知,出宮后就忙來禮部見林如海。
報紙的意義之大他已經想清楚了,這的確是個極好主意,其作用他都能編列出個12345來了。
可是印報紙就是個麻煩事了。
泰昌帝于他只提及了報紙事,鉛模的事兒提都沒有提。而且還有那新式紡紗車,哪怕知道這東西只不過是皇帝口中的一個引子,但‘數倍之功’也叫他暗自驚駭。
如果皇帝言辭不差,那似乎是一個曲轅犁一樣的存在啊。
盧文正到了林如海這里,先就看到了一臉笑呵呵的禮部尚書與右侍郎,二人見盧文正來到自然知趣的告退了。
盧文正笑著打趣林如海,說他這個冷灶又熱乎起來了。
林如海也哈哈大笑一通,對于泰昌帝往報社塞人他是早有預料,不過沒想到塞的會是盧文正。
倆人交情甚篤,沒什么不好說的,林如海直言自己身子骨已經好轉了,年不到半百,不甘心就這么退休了,還想再搏一把。
但也不愿意去跟禮部的那些人爭權奪利,索性就想個法,另辟蹊徑。
整個過程中并無陳玄策什么事兒。
這非是林如海貪功,而是陳玄策自己講的明白,無意再去出風頭。林如海自然不會把功勞白白浪費了。
但新式紡紗車的事兒就必須按在陳玄策的頭上了,包括那鉛模的事兒。
因為林如海根本就不擅長這些,說是林如海倒弄出來的,他自己都不信。
盧文正只贊了陳玄策一聲機巧,卻是很理所當然的把那兩件‘器具’的作用意義與陳玄策這個發明人區分了開來。
后者只多是個機巧過人,存在意義還全處在‘工匠’這一范疇,與造福社稷蒼生無關。
因為那與蒼生社稷有關系的是推廣人。
是泰昌帝!
這沒毛病。
可也正是沒毛病才是真正的大毛病!
大周朝立國百年文興武廢之勢真的已經很明顯的。
盧文正的如此作為,真的不全是一個避嫌就可以概括的,而是文人那根深蒂固的劣根性。
跟藍星上的朱明文人相比,他們最大的改變就是大周朝的文人雖然依舊蔑視匠人,但好歹還能對匠人一個夸獎的評價。
朱明一朝的文人卻是完全無視了其他所有!
不過陳玄策才不會在乎這點呢。
他現在正忙著挑選著對象,因為接下來二次敲詐王熙鳳之后,就需要使用到這個工具人了。
而至于如何驅使著此人去饅頭庵送死,陳玄策就有太多的手段了。
不管是威逼利誘,還是《移魂**》,對付之都輕而易舉。
《移魂**》是十日小結抽出的東西,陳玄策連嗑技能值都不用,便輕而易舉的練成了。
他內力高絕,神識過人,一個區區攝心術,還不手到擒來?
“賣報,賣報,新鮮出爐的《新聞報》,五個銅子就能買到一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