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五月,太子妃誕下一子,嘉和帝大喜過望,終于在洗三那天回到了皇宮,親自為嫡太孫慶賀。
太孫滿月的那天,嘉和帝正式宣布退位,太子謝瑾澈登基,為乾歷帝。
同年的武舉,十六歲的蔣禹一舉奪得了武狀元的桂冠,拿了武狀元的蔣禹正式進入軍中歷練。
這個昔日奉安城的勛貴子弟中的反面教材,一舉成為浪子回頭的典范。
豐慶元年,也就是乾歷帝登基的第二年,十五歲的馮浩成為武狀元。
這一年的武考,除了馮浩,顧氏族學還有十人成功考取武舉。
豐慶二年,二十歲的顧四與云宵一同考取進士,成為工部官員。
進入工部之后,顧四與昭敏郡主成了親,而云宵,則與皇后的堂妹,花顏訂了親。
同年,十九歲的姜表妹由顧汐寧做主,嫁給了這一屆寒門出身的傳臚張躍寧。
奉慶二年春,在宴海呆了三年多的岑程被調為京,出任吏部尚書。
乾歷帝登基之后,勤勉務實,勵精篤行,虛心納諫,得百官稱頌,大靖的國力蒸蒸日上。
住在行宮的嘉和帝眼見一切安好,自然是萬事不管,一門心事與陳的老太爺,江神醫等一起品茶談天,好不自在。
原只能活一兩年的嘉和帝因為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心情舒暢,身邊又有神醫調理,竟然足足活了五年多,直到慶豐五年八月才與世長辭。
顧氏族學經過這么些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大靖無可爭一的第一武考書院。
乾歷帝登基之后,數次想邀請鎮西侯入朝為官,皆被她拒絕。
慶豐六年,十六歲的顧承澤成為大靖最年輕的文科狀元,他也是大靖武將世家的嫡系子弟中,頭一個成為文科狀元的人。
次年春,顧承澤正式襲爵,成為顧家第三位威勇侯。
顧承澤承襲爵位之后,顧汐寧將顧氏族學院長的擔子也交到了他身上。
“姑姑,我才十七歲,剛承襲爵位,單是府里和朝中這一攤子事我都搞不定,你……”
顧承澤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一臉愕然的看著手把手教導他長大的姑姑。
“承澤,所謂在其位當謀其職,姑姑相信你有能力處理好這一切,姑姑辛苦了這么些年,現在你已經長大了,難道還想一直活在姑姑的羽翼之下,不讓姑姑去過點自己想過的生活嗎?”顧汐寧斜眼瞟著他。
十七歲的承澤孩童自然斗不過老奸巨猾的顧汐寧,姑侄兩交手不過一個回合,他就敗下陣來。
慶豐七年秋的下午,顧汐寧簡單收拾了一下行囊,牽著墨云,帶著一只鸚鵡悄然離開了皇城。
哪知剛走到城外的十里長亭,就看到一個溫雅如玉的青衣男子,牽著馬站在長亭邊。
“師兄,你是來送我的?我記得沒有告訴任何人我今天離開京城。”顧汐寧看到此人,有些詫異的從馬上跳了下來,走了過去。
這個人不是別人,他正是與顧汐寧一同拜在青岳書院的沈院長門下的大靖第一才子、同時也是如今的左相的岑程。
“不,我聽說師妹準備去丈量天涯,戲游人間,不知師妹介不介意帶我同行?”岑程眉目含笑,看著她的目光溫柔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