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呂飛還是鼓起人生最后的勇氣,踏出了這一步。
開始跨越城門,踏向回家的路。
她想她無論如何都還是要回去的,即使是父親母親責怪她,她也還是要回去,她后悔了,她真的后悔了。
待在這天風城很好,有一份能養活全家的工作也很好。
很知足。
為什么自己偏偏要那么不自量力的執著呢。
現在好了自己回來了,卻不敢再回去,自己應該怎么樣和家里人解釋呢。
怎么樣面對她的夫郎。
她臨走前許諾過他的。
可是自己最終什么都沒有做到,自己就像是一個傻子一樣,他肯定會覺得自己不可靠吧。
到現在自己才開始珍惜起一個這么好的人來。
從天風城進城的這一段的路程不是最艱辛的,到了中心街外圍的時候才是最艱辛的。
因為家就在眼前了,她站在家門的不遠處看著家門就是不敢進去。
在一個隱秘的地方偷偷的看著家門口的動向。
或許是心有靈犀吧。
父親母親與自己孩子之間的心有靈犀。
呂飛的父親母親總覺得孩子回來了,入冬了孩子這么找也該回來了吧。
出去怎么就都沒有過一封的來信。
就算是去軍營她們打聽過了,在前行軍營里的將士們都是能一個月寫一封信托回家的。
可是那么多個月過去了卻杳無音信,這不免讓家里的兩位老父親老母親擔心。
這又怎么能不擔心呢,出現這個情況無非是一種可能性,就是一去就變成炮灰戰死沙場了。
但是內心又倔犟的不肯相信,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拋離自己而去。
那可是辛辛苦苦一點一點小小的養的那么大的孩子。
好不容易養大了成家了,自己都還沒有入土就這么沒了,怎么可能,不會的,所以說不會的。
自己的思想反抗著現實認為自己的女兒不會有事的,只是和家里賭氣而已,所以不肯寫信回家。
但是其實一方面又認為孩子已經死了,從古至今去戰場的有幾個人是完好無損的回來了的,基本上不到三分之一。
況且那三分之一都不是匹夫之勇的人,都是機靈的,知道打仗了該怎么打,不會一股腦的沖上去。
但是自己孩子那急于立功的樣子,和英雄主義恐怕第一個向前沖的便是她了。
好在還有一個孩子,大飛飛走了,還有一個小小飛。
都沒有名字。
名字這呂飛的母親娶的。
那時候呂飛一去不回,呂飛的母親一氣之下便給這剛剛出生的孩子娶了一個名字,叫呂不飛。
自己的孩子養這么大飛走了,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但是這個小小的家伙可不能飛,怎么著也不能飛了。
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多大的作為,能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長大成人便好了。
誰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番大作為,但是她還是希望最初的想法優先。
剛剛出生的時候,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最初的希望不都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長大成人嗎。
所以孩子能夠成才是好的但是前提是好好的活著。
不知道為什么這兩天,呂飛的父母總感覺自己的孩子好像要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