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如果使用同樣技術的話,射程是相差無幾的,但就射速而言,后裝滑膛炮無疑完爆前裝滑膛炮。
如此一來,雖說時間緊張,李小象最終還是選擇了制造后裝滑膛炮。
最關鍵的問題就在于,前期的滑膛炮,只要擁有冶金技能的都可以制造,不像現代的滑膛坦克炮什么,必須向港口系統兌換圖紙。
在水手里面,擁有冶金技能的人不算少,李小象,張嘯天,王大龍,陳富貴,龍小強,曾郭,趙田力,鄭當,周向上等等一批老人都擁有冶金技能,就連戰地醫生黃凱也有。
因而在李小象確定了制造方向之后,眾人便隨即再度忙碌了起來。
之前李小象尚未到港口小島的時候,張嘯天就帶著大家熔煉了一批鋼錠,大約有十來噸,用來研究制造艦炮完全足夠了。
李小象的冶金技能已經提升到精通,因而作為總指揮,負責鑄造艦炮。
而擁有蒸汽動力制造技能的張嘯天則沒有參與到艦炮的鑄造里,而是單獨拉了黃凱,黃小倩幾人到一旁去研究制造蒸汽機。
畢竟,就算這次戰爭片段來不及制造蒸汽船,這蒸汽機還是要想辦法制造出來的,如果能夠用在艨艟上,多少也能夠解決很大的動力問題了。
前裝滑膛炮的鑄造的確簡單。
幾塊鐵錠融化之后,澆筑在李小象設計的模具里,等待冷卻幾分鐘,去掉模具,一門鐵炮就鑄造完畢。
這也是有系統支持的好處了,換成在古近代的時候,那些用沙子,泥巴等等之類制造的模具,極為粗糙,鑄造出來的火炮,成品率很低。
鑄造十門火炮,成品三門就算是技術精湛了。
至于精度什么的,也不能要求多高。
但在李小象這里就不一樣了,從系統兌換一些專門的模具材料來制造模具,最多也就是消耗一兩百點艦隊積分,并且這些模具可以反復使用,精度極高。
火炮基本上是按照拿破侖炮作為模板來鑄造的。
六磅,十二磅兩個版本的火炮鑄造好,再制造對應的藥包。
第一次制造,李小象就選擇了黑火藥來制造藥包。
這玩意雖說威力小,但就制造方面而言,簡單方便速度快!
制造十大桶顆粒狀黑火藥的時間,用來制造苦葉酸,TNT什么的,估摸著連皮都摸不到。
再說了,威力不夠的話,李小象還可以給黑火藥包附魔不是么?
藥包造好,先在平地上進行試射。
轟轟!連續兩聲巨響傳來,兩門火炮分別將重量達到六磅,十二磅的圓形炮彈射出,炮彈在經過一道完美的拋物線后落在了劃定的靶區。
經過連續上百次的射擊之后,李小象等人隨即對火炮進行檢查,同時統計炮彈的落點等等。
最后宣布火炮一次性鑄造成功!
經過上百次的射擊之后,火炮依然沒有出現任何問題,由此可見他們煉出來的鋼,質量還是很有保證的。
并且六磅炮射程達到了1450米,而十二磅炮則是2000米!
炮彈落點比較集中,當目標位于500米時,炮彈落點半徑只有五米,只有在超過八百米后,炮彈落點才會迅速擴大到二十米,超過一千二百米后炮彈落點半徑差不多達到了五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