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八十多萬艦隊積分!
這幾乎能夠擊潰所有人理智的收益,著實讓人難以平靜。
這是理所應當的收益,當水手數量超過500人后,其雙倍艦隊積分收益是相當恐怖的。
如果愿意奢侈一把的話,李小象去查看了一下兌換系統,嗯,能夠直接兌換一艘十萬噸級的蒸汽彈射航母,一百架二戰后噴氣式戰機,以及配齊所有彈藥。
再或者能夠直接兌換一艘六萬噸級的系統版本戰列艦,配齊所有武器彈藥。
李小象不傻,直接兌換的話太虧了,還是兌換圖紙,自己DIY更劃算一些。
通過張嘯天的計算,想要DIY一艘六萬噸級的系統版本戰列艦,就算是兌換與現實世界同步的生產線等等機械,其工程量至少也需要四周才能夠完成!
也就是說,等六萬噸級戰列艦造好,都過去三個戰爭片段了。
這對于急需提升戰艦戰力的李小象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但如果兌換三萬噸級戰列艦圖紙,情況就不一樣了。
兩周時間就能搞定!
但在兌換系統里,三萬噸級的戰列艦圖紙可不算少。
有和國的長門級,有鷹國的納爾遜級,喬治五世級,高盧國的黎塞留級,山姆國的北卡羅來納級,南達科他級,日耳曼國的俾斯麥級等等。
這些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差不多都是35000噸上下,但從裝甲,速度,火力等等方面各有不同。
李小象第一時間就將長門級給排除了。
這倒不是他有潔癖,主要是長門級的標準排水量比較低,只有32700噸,滿載排水量也只有39700噸,由此使得其續航能力比較低。
兌換系統里也有長門級的改裝版本圖紙,但價格上就不美妙了。
好吧,說實話,李小象心里是有些排斥使用和國戰艦的。
當然,如果系統愿意將65000噸排水的大和號按照35000噸排水的戰列艦兌換的話,他也會克服心里的那點潔癖。
納爾遜級隨后被排除,不解釋,標準排水量比較低,航速比較低。
喬治五世級排除,炮管不夠粗,只有356毫米,典型的條約艦,性價比很低。
黎塞留級?呵呵,高盧國會造船嗎?李小象想了想,沒有繼續思考下去。
而南達科他級實際上在北卡羅來納級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那么北卡羅來納級自然就被排除,有更好的為什么要還要次一些的?
唯獨在南達科他級和俾斯麥級之間,李小象猶豫了不少時間。
南達科他級,標準排水量35000噸,艦長207米,寬33米,三聯裝406mm火炮×3主炮,動力系統8座重油鍋爐,4臺復式減速齒輪傳動渦輪機,功率130000馬力,最高航速27.5節,續航距離15000海里/15節。
俾斯麥級,標準排水量35000噸,艦長250米,寬38米,四座雙聯裝380毫米主炮,動力系統12臺瓦格納式高壓重油鍋爐,3臺布洛姆·福斯(Blohm&Voss)蒸氣渦輪機,最大穩定功率150170匹馬力,極限功率163026匹馬力。最高航速30節,最大續航力8000海里/19節。4架阿拉多-196A3型水上飛機。
從以上兩者數據對比來看,俾斯麥級體型更大,但火力較之南達科他級略微欠缺,畢竟少根炮管子嘛,在動力方面,俾斯麥級更快,但南達科他級續航更遠,近乎是俾斯麥級的一倍。
俾斯麥級有4架水上飛機用于偵察、校射與聯絡!南達科他級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