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貓給我發語音告訴我他準備離家坐高鐵去學校的時候,我所工作的城市雨下得正大。我只是在雨里走了五分鐘的路,帆布鞋和褲腳就被雨水打濕了,每走一步都可以感覺到有水在鞋里“吱呀”作響。
我一手撐著傘,一手拿著手機跟小熊貓聊天。
小熊貓說:“我把門廳的燈給你打開了,給你打了一桶水,應該夠你晚上回來喝了。”
我問他:“你那里雨大嗎?有人送你去車站嗎?”
他說:“我自己坐出租車走,這會正是學生放學的時間,路上已經堵車了,看不見空的出租車。”
聽他這樣一說,我的心立即焦急起來,恨不能長出一對翅膀飛到他的身邊,親自送他到高鐵站,親眼看著他進站才能安心。
我說:“你如果趕不上這趟車,一定要告訴我,給你改簽車票,坐晚一點的車到學校。”
小熊貓說:“知道了。”
我始終不放心,直到小熊貓發來順利到達高鐵站的信息,才放下了始終懸著的一顆心。
“養兒方知父母恩”。
在伴隨小熊貓成長的日日夜夜里,我一日更比一日的了解了這句話,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日甚一日。可惜我的父母早已過世,讓我只能在心中時時念叨著:“子欲孝而親不在”遺憾疊加著遺憾。
如果說起描寫子女對父母思念的詩,孟郊的《游子吟》絕對是和駱賓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一樣,幾乎是每個中國人幼時必讀必背的古詩詞之一。每個離家久了的游子,總會在每個想家、思念父母的時候,在腦海中想起孟郊的《游子吟》這首詩。那個在詩里縫補了千百年的母親,已成為一個思念母親的印記,刻在了每個人的心上。
今天,我想講的是另一首思念父母的詩,即《詩經·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