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楊嗣昌卻伙同薛國觀和高起潛暗中搞鬼,將大部分兵力的劃歸監軍高起潛麾下,盧象升名為總督天下兵馬,實際上卻根本調不動其他兵馬,他手中能用的唯有數千天雄軍。
楊嗣昌這是要向建奴求和,所以架空盧象升,令盧象升無法和建奴開戰。
盧象升被他這一手整得,著實束手無策,他手下就幾千人馬,怎么去跟十余萬建奴主力打?
原本,在楊嗣昌的算計下,這一仗真打不起來,盧象升就算是再猛,也不可能率幾千人馬去跟建奴主力死磕。
但是,正是這個時候,一個消息卻把盧象升逼上了絕路。
因為建奴突然揮兵跑去圍攻高陽!
高陽并非什么重鎮,按理來說,丟了就丟了,對戰局影響并不大。
問題,原內閣大學士,薊遼督師,屢次擊敗建奴的孫承宗老家就是高陽的啊!
建奴想干什么?
這個不用問啊!
他們肯定是去找孫承宗報仇啊!
盧象升連忙率軍前去救援。
結果,他剛進軍至巨鹿便被十余萬建奴主力包圍,而此時,高起潛率十余萬明軍主力就在離巨鹿不到五十里的雞澤。
按理來說,就算是再大的仇怨高起潛也得率軍去救啊,畢竟盧象升是明軍主帥,如若戰死,對明軍的士氣那絕對是致命打擊。
但是,高起潛就是按兵不動,見死不救。
盧象升無奈,只得率手下幾千人馬與十余萬建奴主力決一死戰。
此戰,那真是死戰。
幾千人馬哪里是十余萬建奴主力的對手,盧象升率軍血戰半日,最后身中四矢三刃,壯烈殉國。
高起潛督十余萬明軍主力未放一失,不戰而潰,望風而逃。
隨后,建奴攻下高陽,孫承宗連同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全部戰死,高陽孫家幾乎全族被滅!
明軍士氣皆無,建奴頓時如入無人之境,此次建奴入寇,大明七十余城先后失守,其中就包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首府濟南,建奴劫掠財貨無數,俘虜的軍民更是多達四十六萬人之巨,其中包括德王朱由樞。
楊嗣昌、薛國觀和高起潛如此倒行逆施,陷害忠良,朝中清流自是看不過眼,拼命彈劾,奈何,這會兒崇禎眼里就只有楊嗣昌,他不但沒有追究楊嗣昌的責任,還感慨:“大事幾成,為幾個黃口書生所誤,以至于此!”
這意思,楊嗣昌求和就要成功了,大明就要天下太平了,卻被你們這幾個黃口書生給耽誤了。
建奴會同意議和嗎?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大明就要天下太平了嗎?
那更是不可能的!
張獻忠、羅汝才等趁各路大軍進京勤王之際降而復判,李自成也趁機從山里竄出來,再舉大旗,很快各路義軍再次如同星火燎原一般迅速壯大起來,一發不可收拾。
這一次,大明朝廷是真的無法收拾義軍了,因為盧象升才剛被害死,閹黨又將魔爪伸向了孫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