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爾一詞來自波斯語系,大致意思為宮廷衛隊,而察哈爾草原一直都是蒙元大汗的直屬領地,居住其中的除了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直系后裔,其他大多是成吉思汗的親衛隊怯薛軍的后裔。
也就是說,察哈爾草原上的黃金家族才是蒙元正統,察哈爾部才是蒙元的宗主部,蒙元王朝被大明擊敗以后,北元的皇帝和大汗正是在察哈爾草原繼續統治蒙元諸部,明朝歷史上有名的達延汗、俺答汗、林丹汗等北元大汗都是出自察哈爾草原。
按理來說,成吉思汗的親衛隊怯薛軍乃是蒙元最強戰力,應該強于其二弟拙赤哈撒兒手下的帶弓侍衛,而察哈爾作為蒙元大汗的直屬領地,勢力應該是強于科爾沁的。
可惜,正是因為察哈爾是蒙元大汗的直屬領地,察哈爾草原成了大明北伐的主要目標,正是因為察哈爾代表著蒙元正統,察哈爾草原也成了蒙元其他部落掌控大權必須征服的地方。
洪武朝和永盛朝十余次北伐,主戰場都在察哈爾草原,可以說,察哈爾諸部都被大明給打殘了,等好不容易休養了幾十年,回復了一點元氣,瓦剌部也先崛起,察哈爾部又被瓦剌部征服,也先死后,察哈爾部又休養生息了幾十年,好不容易再次奪回蒙元諸部的統治權,建州女真又崛起了。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為了征服蒙元諸部,對察哈爾草原上的蒙元正統那自然是窮追猛打,結果,蒙元最后一位大汗林丹汗被打得遠遁青海,察哈爾草原也成了建奴的領地。
察哈爾草原上的蒙元諸部在建奴的刻意壓制下實力那是一落千丈,特別是沈陽一戰,多爾袞幾乎把察哈爾草原上的青壯征召一空,而最后敗退回來的也就兩萬余騎兵,至于步卒,全成了大明永盛朝的俘虜。
也就是說,這會兒察哈爾草原上的蒙元諸部撐死也就能集結起兩萬左右的騎兵。
兩萬騎兵對十二萬裝備火槍和火炮的精銳車兵,那簡直跟雞蛋碰石頭沒什么區別,所以,戚金和馬千乘率軍沖到察哈爾草原邊沿的時候,察哈爾草原上的蒙元諸部沒一個敢組織人馬前去抵御的,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向科爾沁草原上的建奴攝政王多爾袞求援。
這個時候,多爾袞著實糾結的不行了,因為瘋王大軍實力實在是太強了,就算只來了十多萬,他也干不過啊!
問題,察哈爾草原上的蒙元諸部怎么辦呢?
他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先看看情況再說。
畢竟,明軍北伐也不是一兩次了,蒙元諸部也沒見被他們滅掉,到了蒙元諸部的地盤,明軍就算是再厲害也拿他們沒辦法。
因為蒙元諸部的地盤實在是太大了。
這里自古就被稱為瀚海,意思就是跟大海一樣無邊無際,而蒙元諸部人口并不多,察哈爾諸部的人口所有人口加起來甚至都不到百萬,在這堪比大海一般的地盤上搜尋幾萬人甚至幾千人的小部落,其難度可想而知。
多爾袞覺著,瘋王朱器圾就算是再厲害也比不上其老祖宗朱元璋和朱棣,這次北伐應該是堅持不了多久的,最多幾個月時間,瘋王大軍必將因為糧草供應不濟而撤退。
所以,他并沒有率軍去支援察哈爾諸部,也沒有讓察哈爾諸部去跟瘋王大軍硬碰,他就下了一個命令,命察哈爾諸部都收拾好行囊,隨時準備逃跑,一旦明軍靠近他們的棲息地,立馬跑路!
這招可謂屢試不爽,每次明軍都是大張旗鼓而來,最后差不多都是失望而歸,只要不跟他們打,蒙元諸部就不會有什么損失。
他想得倒美,可惜,朱器圾壓根就沒按他的想法來。
十余萬明軍精銳竟然就在察哈爾草原駐扎了兩個多月,寸步未進!
這又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