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夫人勸兒子,尋親一事能拖則拖。
周玉良一想也是,老姨太若是真的找到了親人,自然以親人為重,自己和母親將再無立足之地,若是沒找到,只怕從此心里扎了一根刺,一看到自己便想起那根刺來,往后自己和母親同樣沒好日子過。
方才老姨太居然以為這糖心糍乃是自己特意設下的圈套,可見她內心深處時時刻刻都防備著自己兩母子的。
以往母親老是嘮叨在老姨太面前做小伏低十分難做人,他不以為然,總覺得老姨太跟前又沒別人,她不依靠自己兩母子還能依靠誰?誰又能真正靠得住?此刻,他才發現,自己兩母子依靠老姨太,也是靠不住的。
他暗暗恨自己以往自以為是了,若是早有打算,又如何會落到今日的地步?
一想到這里,他的目光又落在桌上的稿紙上。
目前唯一能帶來收入的,只有自己寫的稿子了。
竹欄街。
一進屋,莊曉蝶放下擔子,秀英婆婆忙不迭提來暖水瓶,倒了滿滿一大碗溫開水,送到莊曉蝶面前,說辛苦她了。
莊曉蝶許久不曾挑過擔子,籮筐雖然不重,畢竟走了三條街,兩側肩頭都火辣辣一陣疼痛。她甩了甩手臂,越發覺得一陣酸痛。
但當著秀英婆婆的面,她只裝著十分輕松的模樣。
秀英婆婆又拿來甘草欖干花生等零食,一個勁催她吃,千萬別客氣。
邊吃邊聊,莊曉蝶無意中提起秀英婆婆臨走時特意跑進成衣店去交代伙計一事,秀英婆婆臉上頓時飄起淡淡的紅云,有點難為情。
莊曉蝶以為自己提到了秀英婆婆的痛腳,連忙道歉,說自己冒昧了,又轉移話題,問她甘草欖怎么制作才地道。
秀英婆婆嘆了口氣,說其實也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附近也很多人知道的。
她十三四歲時跟隨同鄉出來省城討生活,未入大戶人家當女傭之前,便是在今日擺攤那個位置幫同鄉賣糖心糍與炒米粉。
有個年輕人每日都來一趟,買三個糖心糍,跟她聊兩句。
“阿妹這么早又開檔啦?”
“唔。”
“今日又是花生綠豆椰絲餡?”
“唔。”
她本以為,三個糖心糍,該對應一家三口,沒想到一日收攤后經過菜市場,遇到他被一位中年婦人指著鼻子罵,罵得低頭耷耳,不敢回應半句。
第二日她提到昨日自己經過菜市場,年輕人臉突然燒紅了,一直燒到兩只耳朵。
他說,那是他大嫂,每日三只糖心糍,便是買給大哥大嫂和侄兒的,大哥大嫂在菜市場賣青菜,自己也幫忙做點跑腿雜活。
她這才知道,他買了那么久糖心糍,其實從未吃過一個。
“寄人籬下的日子真是不好過。”年輕人嘆息。
她也嘆息,一樣的寄人籬下,一樣的滿腹心酸當飯吃。
打包時,她趁年輕人不注意,偷偷放進去四只糖心糍,心想著四個,肯定有他一個了。
誰知收攤后經過菜市場時,又聽見了年輕人大嫂在罵他偷錢,居然偷錢去買糖心糍,真真前世餓死鬼今世十年沒吃過東西。
她愧疚不已,有心上前說明是自己的過錯,但當著眾人的面,她怎么能解釋清楚為什么收了三只糖心糍的錢卻給了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