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讓人頭疼啊,看來我之后得好好備一下課才行了……”
霍拉斯·斯拉格霍恩撓了撓發鬢,看了眼下方已經完成了基礎的熬制操作,正在逐漸仰起頭看著他,或者開始小聲交談起來的學生們,苦笑著搖了搖頭。
在過去的二年級課堂教案中,腫脹藥水的熬制并沒有太多教學內容。
除了一份沿用了數百年的熬制流程外,絕大部分時間,作為魔藥課教授的斯拉格霍恩更多的是去糾正小巫師們的處理手法,亦或者是解決一些違規操作引起的突發情況。
譬如說在斯拉格霍恩身后黑板上的板書上,其實也就單純的操作流程而已。
【腫脹藥水:配制方式】
【將2匙干蕁麻加入研缽】
【將3份河豚魚眼睛加入研缽】
【將它們均勻地研為中細程度的粉磨】
【將2份混合物粉末加入坩堝】
【在中間溫度加熱20秒】
【一分鐘后揮動魔杖,在藥劑中賦予魔力】
【熬制45分鐘】
【將1份蝙蝠脾臟加入坩堝】
【逆時針攪拌4下】
【低溫加熱30秒】
【再次揮動魔杖,完成藥劑】
當然,這更多的是一個類似于提綱的提示,主要是用來核對和提醒小巫師們。
在腫脹藥劑的實際熬制過程之中,艾琳娜等人還是得比對著《魔法藥水與藥劑》上面的詳細指引來進行操作,比如說“中間溫度”是什么溫度,“低溫”又是什么溫度……
事實上,不少內容在書籍里面也沒有寫得很清楚。
由于魔藥原材料的細微差別,以及每份魔藥熬制時的溫度區間、受熱方式、顆粒大小等等繁雜的主觀限制因素,巫師們在配制魔藥的時候,此前更多的是依照實際的情況去進行一些靈活調整,或者判斷自己的操作到底應該往什么方向去改變。
最為常見的就是從煙霧、液面的顏色、形態去辨別,看是否需要繼續攪拌或者調溫。
但是,以上這些情況更多是發生在后續更復雜的魔藥配制之中,至少在作為入門級魔藥的熬制過程中,倘若對于變量的控制足夠到位,區別和意外發生的幾率近乎為零。
經過了一年的刀工練習、標準化的稱量練習后,兩人一組的魔藥配制實在太簡單了。
不到半刻鐘,絕大部分學生就已經完成了加入蝙蝠脾臟之前的全部操作,教室之中逐漸開始彌漫起竊竊私語、或者無所事事地悄悄“玩耍魔藥材料”的情況。
“咳咳,這么看起來,大部分同學都已經進行到熬制過程了?”
隨著越來越多學生開始看著沙漏發呆,或者開始拿著小刀在桌子上摧殘魔藥材料,斯拉格霍恩也終于沒辦法裝作什么都沒看到一樣的繼續熬制自己的福靈劑。
斯拉格霍恩挺起胸脯,清了清嗓子,視線飛快地掃了一眼手中空白的教案。
“那么讓我想想,在這段時間之中我們應該……嗯……”
嗯,這件事顯然并不能全怪他。
畢竟他不過是一名臨時代課的二年級魔藥課教授,西弗勒斯·斯內普在交接之前并沒有說清楚這些妖孽們的情況,否則作為前斯萊特林學院的院長,前魔藥課學科帶頭人,他怎么可能在這種小地方之中出現教學紕漏。
事實上,斯拉格霍恩并不缺少可以講課的內容,他只是想尋找最貼切的方式。
最好是一種……既不會顯出他的準備不足,又可以在不動聲色中體現出他在魔藥學領域的深厚教學實力,最好還可以借著這個機會了解一下最新的魔藥教育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