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要!
產業什么的無所謂,主要是想知道天文數字到底是多少!
剛才黃珊說,可以在大麥公司內部做攝像機研發,方便以后與大江無人機整合,這給陳陽提了個醒,
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去年為了一點啟動資金,跑出去販白菜時的陳陽了,手握大麥科技,其實他完全可以模仿小迷,打造一個大麥生態圈啊!
別以為生態圈很牛逼,是個技術含量特別高的東西,其實無非就是個可以產生內循環,讓產品與產品之間互補,從而提升整體生命力的產品鏈而已,
這個考驗的不是技術,或者說,第一位并不是技術,而是宏觀布局能力,
先有自己的核心產品,再開發周邊產品,然后以統一的軟件系統融合進來,再往里面填充各種內容,從而能夠達到互相促進互相成就的目的,這個就是生態圈了,
難嗎?
不難!
只要有點耐心,肯花錢去投資,多方面布局,總有收獲的那一天,
不難嗎?
難!
天量的資金,精準的眼光,足夠的耐心,不是每家公司都可以成功打造出生態圈的,
不說其他,就說小迷生態圈的主要負責人,當年小迷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連他都因為周邊產品銷量不及預期而引咎辭職,更別說那些打著生態圈旗號圈錢的無良公司,
想要打造產品生態圈,還真不是一般的難!
所以剛才陳陽才會說,要用十幾年的時間去慢慢實現這個計劃。
他沒想過做花為,科研企業需要資金、人才和時間的投入,更需要一定的運氣才能脫穎而出,
比如花為的5G,人家老任都說了,如果不是大毛那邊一個白養了好多年的天才研究員突發奇想解決了一個關鍵算法,天知道花為的5G什么時候能研究出來!
陳陽不敢保證自己有這份運氣,
不過,我抄一家小迷出來,總沒有問題吧!
就像大雷那樣,跟電子產品有關的公司,就以大麥投資參股為主,其他周邊產品,或者是上下游的公司,就用虹谷資本的名義來參與,
他就不信了,十幾年后,還弄不出個大麥生態圈!
想到這里,陳陽看著夜幕下的高速公路,緩緩吐出一口長氣,說道,“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慢慢來吧,
本來我還想著,可以在創未來重新組建一家自動懸停飛行器研究公司,也做自動懸停技術研發,但現在他們這么上道,愿意搬到廣洲去,我倒是不好這么做了,
明天先把合同敲定下來,回頭跟黃教授那邊開個會,調配一下資源,先把大江公司的架子搭起來,其他的,以后再說吧。”
一聽這話,黃珊頓時目光呆滯,眼珠轉來轉去,不知道往哪里擺,
本來以為自己算計老李的股份已經夠黑了,沒想到自家老板更狠,竟然想斷他們的根,
進可攻退可守,不管那邊能研發出東西,受益最大的都是他,算計夠狠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