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繡錦面上,半點兒不見驚慌。
這兩嬤嬤在這兒跟她玩手段呢,以為就能嚇唬住她?她倒是要看看,這兩嬤嬤敢不敢就真回宮里去!
程繡錦這招,可不正是那上屋抽梯?
讓那遲嬤嬤體會下,什么叫做高處不勝寒了。
果如程繡錦所料,隨著她話音落下,那兩嬤嬤竟一齊僵住。
陳皇后要是能自己出面,哪兒還會派了她兩個過來?
她倆過來,可是帶著使命的,若就這么回去了,陳皇后可不管程繡錦如何,只當她二人沒本事。
不管派下的事情是否完成,若是連留都留不下來的話,可不就是無能?
就再回宮里,她倆只怕也不再被重用了。
她倆在宮里有多風光,若成了棄子,那就有多悲慘。
而遲嬤嬤已經轉身,若就這么轉回去,那里子面子可都丟盡了。
好在宮里出來的,都有些急智。
這程繡錦不給臺階下,她倆不會自己給自己找?
任嬤嬤卻就急跳了出來,她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就地跟程繡錦唱起雙簧來。
就見那任嬤嬤假意去挽留遲嬤嬤,笑說:
“還請遲姐姐留步,但聽我一言再做決定也不遲。皇后娘娘既派了咱們過來,也是看重咱們,姐姐怎好因木朽而請辭?
程大姑娘自幼生活在邊關,這規矩上有所欠缺,倒也正常。遲姐姐何苦跟她一般的見識?
依著我說,咱們此時,正是應該對她嚴格要求起來,盡心盡力教導規矩才是。
明兒大姑娘與王爺成親入宮,貴人看大姑娘進退有度,儀采非凡,才顯出咱們的本事。
到那時,咱們見著人人夸贊大姑娘,也覺面上有光不是?”
遲嬤嬤就坡下驢,滿臉笑地回轉過來,卻就對上程繡錦似笑非笑的臉。
聽著任嬤嬤指桑罵槐之話,程繡錦卻只勾唇笑問:
“不走了?”
遲嬤嬤挑眉笑說道:
“原是我想錯了,一時情急,倒是忘了所來的目的了。不走了,咱們過來,可不正是教大姑娘規矩的。”
程繡錦點了點頭說: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可見規矩之重要了。”
遲嬤嬤和任嬤嬤兩聽程繡錦此言,喜不自勝,連連點頭。
本就是她們想錯了,她們還用立什么威?她們本就是皇后娘娘派下來的教養嬤嬤。
她們可是尚儀局出來的人,給人上儀態課也是老經驗了,到那侯,才讓這位大姑娘知道她們的手段!
那兩嬤嬤就在哪兒摩拳擦掌,單等程繡錦說完話,她好教育下程繡錦。
程繡錦見了,不由得勾唇一笑,說道: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就先從二位的身上,說規矩吧。”
本還笑著的兩嬤嬤,一聽程繡錦后面的話,卻就立時笑不出來了。
任媽勉強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