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我朝皇帝認為與貴國同盟,于兩國有利,漢朝的百姓可以安居樂業,而大月氏也可以自由的放牧,享受月神賜予的草原......”
阿弩緹侍立在一旁,能夠近距離觀察大月氏女王的神態,當聽到張謙說月神的時候,大月氏女王有明顯的神情波動。
不愧是大名鼎鼎的張騫,懂得換位思考,對于大月氏來說,穩定的環境和月神賜予的草原是維持部落生計的基本條件。
只有讓大月氏女王懂得與漢朝結盟共計匈奴對大月氏的好處,大月氏才可能出兵。
只是可惜張騫來的時機有些不對,大月氏剛剛大敗大夏,大夏乃更為富庶之地,而且兵弱,大月氏早已適應了現在舒適的環境,若想讓大月氏出兵北上攻擊匈奴,那真是一個大問題。
“萬惡的匈奴,傷害了我們的國王,逼得我們離鄉背井,好不容易搬到了北山(伊犁河畔),剛在那里住了十幾年,匈奴又支持烏孫打我們,我們只得再次遷居避難。”
“貴國要大舉反擊匈奴,那太好了,也替我們大月氏出口氣報仇血恨,我祝你們旗開得勝。”女王話鋒一轉,說:“不過,要我們出兵配合,實在太難。這里距匈奴太遠,中間還要經過大宛等許多國家,我想告訴漢使,月氏人已經不想看見戰爭了,和平是美好的,大月氏人寧愿忘記痛苦的過去。”
大月氏女王最后微微的嘆了一口氣。
張騫非常意外,心降到了谷底,但是他不能放棄使命,他上前一步說道:“想當年匈奴人不顧信義,對你們發動突然襲擊,迫使數十萬月氏人從祁連山舉族西遷,途中不知多少人被埋藏在茫茫的大漠和草原,你們在北山落了腳,君臣單于又追到了北山,貴國的前國王就是在那次戰爭中被匈奴人殺害的,匈奴人兇殘至極,將尊貴的國王的頭顱做成了酒器......”
好狠,這是往胸口上撒鹽呀。
阿弩緹已經看到大殿上的一些士兵怒火中燒,一待女王命令,就要持刀揮斬。
大月氏女王面露痛苦神色,夾雜著尷尬和無奈,臉色陰寒下去:“請漢使住嘴!”
阿弩緹常伴大月氏女王左右,知道女王已經有了一絲生氣,他連忙向張騫使眼色,可惜張騫的目光沒有看他。
這讓阿弩緹牙有些疼,張騫的話是把大月氏的悲慘事一絲不剩的全抖了出來,雖然說的是事實,但讓人也有些無法接受。
“這樣的血海深仇,女王要怎能忘記?張騫反問道:“難道這樣的奇恥大辱能夠不洗雪嗎?”
張騫的話回蕩在賬內,阿弩緹都有些心神動搖,是啊,不報此仇,天理難容!
他搖了搖頭,可惜這是大月氏。
不是所有的國家和人都能以中原的標準來衡量。
“九世猶可復仇乎?”
答曰:“雖百世可也。”
而大月氏連文字都沒有的國家,哪里有那么多高深的思想,今日事今日畢,講究的是今日吃飽,明日再說,生存是最大的問題,若沒有張騫到來,大月氏以前的經歷恐怕會無人再提。
帳內的一些貴族也震驚了,沒有人敢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