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便又是七日正會,這一番大圣離去,菩薩遂就變了之前大圣變得模樣,又著木叉變了小癩和尚,去了臺下,一道聽玄奘講經,便要聽聽這個釋迦弟子、羅漢轉生到底有多大佛性。
再說玄奘法師那里講經,因是到了最后一日,便就早早請唐王拈香,一時間善聲遍滿天下,唐王李世民見此情景心中高興,便又率文武百官、后妃國戚前去,浩浩蕩蕩,一時間也不知有多少人口,一起去了寺里。
見得唐王李世民來此,一城百姓自然也想沾個喜氣,所以無論大小尊卑、貧賤貴富俱也到寺內聽講。
便是連得長安城中的生物也似有了靈性,大黑狗竄了狗洞躲在旁邊聽講,地老鼠挖了洞穴,躲在土地待那玄奘到來,其場景之聲勢更是堪稱前所未有。
觀音、木叉化身之凡人便也隨大流進入寺里,他們也是頗感興趣,這菩薩也不知使個什么法子,卻從人群后被擠到了多寶臺邊,也方看清玄奘模樣,果然俊朗非凡,確有明智金蟬之相。
觀音菩薩又將心思放在玄奘講經之上,卻聽得玄奘法師在臺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皆是氣象頗深,似有造化生靈只能。
觀音宣聲佛號,心中暗暗喜悅,概是因為此番近了玄奘,卻也更知其人佛性通透,只差一點靈光,便是自己此番不曾前來,他也終將悟透關卡,起了取經心思,然而她此來畢竟等他不得,便近前來,只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為何便只會談小乘教法,可難道不會談大乘么?”
玄奘聞得此言,遂是福至心靈,他翻身跳下臺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這里有禮了,不瞞老師父說,弟子如此所見各方高僧,其所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又是如何?”
觀音見他模樣倒也頗為高興,便說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雖也不凡,然比之大乘終究差了。你可知我這里有大乘佛法三藏有何用處?”
玄奘又行禮道:“弟子不知,還望老師教我!”
觀音便道:“大乘佛法三藏者,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能得天下永安!”
這時候,有司香巡堂官發現此事,便是急忙著兵將將二僧推擁進后法堂,玄奘雖然不愿,讓他畢竟只是凡人,又如何能阻擋唐王之名,便就與那二人一起見了太宗,觀音、木叉雖見唐王卻也安閑自得,不曾拜會,只問道:“卻不知陛下令我等來此要問何事?”
唐王李世民道:“你這兩個和尚好生無禮,既然來到此處聽講,便當好好聽講,為何卻又將玄奘法師拉扯下來,擾亂經堂,誤了法師講經豈不是罪莫大焉?”
觀音笑道:“何罪之有,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本就度不得亡者升天,若真個要度亡脫苦,壽身無壞仍舊需要我這里大乘佛法三藏。”
李世民聞言眉頭一皺,卻似不信,只詢問道:“那和尚,可莫要妄語,你若真有大乘佛法,便讓寡人見識一番如何?”
觀音搖搖頭,只說道:“見不得見不得,我佛有言真經便只傳有心之人!”
玄奘聞言,忍不住插嘴問道:“卻不知何謂有心之人?”
觀音道:“所謂有心之人便是有大毅力大智慧之僧人,他便能腳踏實地,行十萬八千里到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求取真經,我佛自然于佛法三藏相贈,那時便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