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傷星君說道:“既如此,那俺便不再多留,這取經人尚待安置,太白且忙正事要緊。”
太白金星點點頭,那天傷星君便有化作一道金光而去,說來也怪,那金光沖上蒼穹,便如同一滴墨水落入盆中,那天空便在頃刻之間放亮。
太白金星望了望天穹,又甩甩袖子,將那林中瘴氣、周遭妖邪一并趕到了遠處,然后靠近取經人三藏,輕輕拍了拍三藏臉頰。
唐三藏身上妖魔之意既除,本性重歸元明,終于悠悠醒來,卻就看到一老叟,下意識的就抓住老者右手,說道:“老公公,還請搭救貧僧!”
太白金星笑著安撫三藏,說道:“小和尚,我聞這雙叉嶺乃是虎狼巢穴,你一出家人為何會墮于此處?”
三藏聞言,頓時涕泗橫流,說道:“不瞞老丈說,貧僧受唐王懿旨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經,貧僧一心西行,今日里便起了個早,卻不曾想正遭遇魔王,可憐我那徒弟與護衛竟遭那魔王之手!”
太白金星捋了捋胡子,說道:“凡事皆有定數,他等雖遭毒手,但畢竟為圣僧保駕護航有功,想來來生必有福報。”
唐三藏啼哭完畢,突然想起了什么,忙道:“老丈,我方才還曾見到妖魔,想來他們仍未走遠,我們還是早離這般是非之地!”
太白金星笑了笑,說道:“也好也好,卻不知圣僧是要往那邊?”
三藏起身,說道:“老丈哪里話來,貧僧既受差遣,當然是往西天大雷音寺而去!”
太白金星搖搖頭,說道:“和尚好不識趣,你卻不知這雙叉嶺中雖有魔王,終究難成氣候,然前路尚有十萬八千里,其間妖魔不知凡幾,有窮兇極惡者能口吞八萬天兵,有無惡不作者化一國為地獄,你雖有十世修行之善,卻終歸肉體凡胎,怕是到不了西天,還是及早回去吧!”
太白金星說到此處,唐三藏心中亦生惱意,便道:“老公公為何如此說話,貧僧即領重任,雖死不悔,便算前路有九九八十一難,也是佛祖予之考驗,若貧僧不該取得真經,便喪于妖魔之口又有何妨。”
太白金星看著唐三藏,心中不由稱奇,方才時這小和尚尚且唯唯諾諾,一提到取經竟如換了個人一般,有如此氣魄。
唐三藏說著便要拿了包裹,尋個出路。
太白金星笑道:“圣僧不必著惱,你有如此意志,雖前路千難萬險,終究不足為懼,來來來,且先跟老頭子出了這雙叉嶺為妙。”
唐三藏依言跟隨,那老丈倒也善良,為三藏找回白馬,方才帶他出了那虎狼之巢穴,山精之據點。
三藏正欲道謝,卻見那老者微微一笑,腳下仙氣升騰,又有朱頂白鶴顯身,帶他向西而去,那空中仙氣不絕,卻從中落下一頁帖子,正到三藏面前。
三藏撿起,卻見到其上留有四句頌子: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來搭救汝生靈。
前行自有神徒助,莫為艱難報怨經。”
三藏看了,忙不迭的朝天禮拜道:“多謝金星,度貧僧脫此難。”
拜畢,三藏又牽了馬匹,獨自個孤孤凄凄,往前苦進,卻不知曉那神徒又在何方。
三藏畢竟肉體凡胎,自然不得知那本應存在的神徒便化作一縷金絲附著在他僧袍之上,只是世事變幻,那本應的怕也難應。
孫悟空停在和尚袈裟之上,卻只笑道:“這老和尚雖然看似軟弱,然若論及取經之事倒也頗為堅定,真不愧為觀音菩薩所尋找的取經人。”
孫悟空說完,又將眼光放在了眼前的光芒之上,那光芒浮浮沉沉,其間飄蕩有一絲真靈,倒正是之前那悟命和尚。
原來孫悟空過來時,憐見小和尚命運坎坷,索性順手給了熊居士一棒,將那一抹真靈帶回。
孫悟空修行至今,也知曉所謂命數皆在其身,萬物有靈,則萬物皆可改命數,成大道。
孫悟空又見那小和尚天資聰穎,心智堅定,倒起了惜才之意,便要為他重塑真身。
卻說那三藏又往前一陣,一路上避毒蟲,躲蛇蟒,早已心困神乏,便令那唐王親賜之白馬也是腰軟蹄彎,又因見叢中猛虎,竟而直接跪倒在地!
那三藏見叢中跳出猛虎,又遭白馬跪地一摔,臉上頓顯絕望,只哭泣道:“可憐貧僧僅喪于虎狼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