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心里美啊,心說自己就是有眼光...小天師的武功“天下無雙”,蘇大學士又是當世文豪,有這樣兩位老師教他,豈能不成才?
高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是注定不能長久的,畢竟自己的年紀也大了...小皇帝遲早是要親政的。
她不過一階婦人,可也有一番報復,不求名留青史,只愿保著大宋江山不落于旁人之手。歷史上的教訓有很多,皇帝年幼繼位時...往往就是一個國家動蕩的開端。
尤其先帝當政時期,新政與舊政之爭最是尖銳...但舊黨的勢力畢竟根深蒂固,王安石縱然雄才大略,也只是憑借著先帝作為強硬的后盾,才能勉強推行變法之策,以至于仇敵滿朝。
眼下先帝駕崩,又有何人能夠支持王安石繼續變法?更別說先帝在時都已經有幾分悔意...舊黨已經有死灰復燃之勢。
所以高太后才當機立斷,將司馬光等人昭回朝廷,一來是他們的確實勢力很大,二來這些人也真的是有本事,三來...他們的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就算能掌控朝政,也就幾年的光景,等皇帝長大了,他們這些老家伙正好也該死個差不多了。
正好一代新臣換舊臣。
先帝就不同了...他繼位時,這些老臣就是朝中的重臣,還正是年富力強之際,不僅不聽先帝的話,還讓先帝聽他們的話,這怎么能行?
否則又何必變法?
高太后想法很簡單,這些老家伙想要權,就放給他們權...否則逼急了,他們自己來取怎么辦?
放給他們權,就應該辦實事兒了吧?那就把生命最后的光輝也揮灑給大宋吧,本宮陪你們一起。
高太后的良苦用心,小皇帝自然是感受不到,他甚至對高太后有些不滿意...因為有一些人在他耳邊說了一些閑話,比如:以母改子之制,非是圣道云云...
這一日,小皇帝便對著張秀與蘇軾說起了此事。
蘇軾聞言眉頭稍皺,說實話...他雖然看不慣新黨,并且還上書陳詞,言及新法的弊病...最后因烏臺詩案,被新黨抓住把柄,險些丟了性命...但他也算不上是舊黨的人。
雖然他的師友多是舊黨,但他本身一向是就事論事...但不可否認的是,他這一次能夠東山再起,也是因為吃了被新黨迫害的紅利。
這件事情上,他其實并沒有什么發言權,畢竟高太后一手把他提拔起來,他也不能轉頭就講高太后的的“壞話”吧?
蘇軾這樣想,其實也是認為高太后這樣做是不合適的。
張秀到沒有這些顧忌,便向著小皇帝問道:“官家如何認為?”
小皇帝想了一陣兒,道:“我認為皇祖母做得不對。”
張秀又問道:“那怎么做才是對的呢?”
小皇帝張張嘴,似乎想要說些什么,但就是不知該如何開口,可他眼珠子一轉,卻是看向了蘇軾,問道:“先生以為如何?”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