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兵法》,其一,講求引誘伏擊,而后將敵劫掠一空,不動則已,一鳴驚人;其二,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敵進我退,敵疲我打;
一些“經典案例”也讓小皇帝聽得熱血沸騰,可惜并沒有機會實操,讓小皇帝暗道可惜,他已經不破亟待的想要在親政之后,御駕親征。
張秀始終認為,一個皇帝是否真正能夠說了算,就要看他在軍事上的造詣以及對軍隊的掌控力,縱觀歷史,那些能夠名留青史的皇帝,幾乎都是從戰場上廝殺出來的。
趙煦,根本不用張秀的刻意引導,早就對西夏與契丹虎視眈眈了。
除此之外,趙煦“征召”了許多同齡人作為天子親軍,其實大部分都是蘇軾游歷江湖時,遇見的一些孤兒,全都是身世清白之輩,三年以來...竟然也有不小規模,共三千之眾。
對趙煦可謂是忠心耿耿。
雖然當政的大臣們提出過反對建議...但當日小皇帝殿前發飆,怒罵眾臣無能,言及這些小兒具是喪家孤兒,只是滄海一粟,朕乃天子,萬民之父,他們沒了父母,朕就是他們父母,他們沒了家,朕的家就是他們的家...你們這些老不死,有空在這里教訓朕,倒不如去看看這天下究竟還有多少這般無父無母的喪家孤兒!
朕將這個天下交給你們來管理,就是讓你們管得他們家破人亡嗎!
罵完之后,甩袖而去,竟是當皇帝以來,最暢快的一天。
一向聽話的小皇帝,忽然火力全開,倒是將一些老臣鎮住...隨即想到,小皇帝八成也就是三分鐘熱度,再說只是三千頑童,能成什么大事?
但眾位大臣紛紛上書高太后,彈劾龍虎山小天師張秀蠱惑帝君不務正業,請斬之。
高太后心知肚明,這幫大人們將蘇軾擠兌走,便已經是讓小皇帝懷恨在心,如果再處理了張秀...呵呵,等本宮死后,你們才真是神仙難救。
往后小皇帝但凡做出點兒什么出格的時候,眾臣就紛紛請旨意,斬張秀頭。
不過后來小皇帝也并沒有太過火,“轟轟烈烈”的天子親軍,也就一直保持在三千數整,有進來的,也有出去的。
但是江湖上卻出現了一個魚龍幫,傳聞幫主李懷書本人雖然不會絲毫武功,但卻籠絡了不少天下英豪,其中不乏武功高強之輩。麾下左右二使,四大法王,具是一等一的江湖豪杰。
很明顯,這三千天子親軍是張秀為小皇帝預備下的班底,而魚龍幫則是蘇軾在江湖中為趙煦建立起的耳目。
三千天子親軍,與小皇帝一同操練習武,偶爾也會有同吃同睡...對小皇帝可謂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張秀不僅親自傳授他們的武功,還特意為他們研究了一套合擊陣法,如果小皇帝日后當真要御駕親征,帶著這三千人...縱然不能取勝,萬一敗了也能最大限度的保住自己的性命。
宋朝的皇帝有錢啊!
最起碼比弘治皇帝可有錢太多了。
至于魚龍幫,左使東方不敗與丐幫幫主喬峰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一舉揚名天下;右使獨孤求敗,一劍敗劍神卓不凡,聲名大噪;另有四大法王雖然聲名稍遜,但也不容小覷。
遠在江南還沒有起義的明教教主方臘聽聞了魚龍幫的事情,還笑言道:“他們是在模仿咱們明教嘛?”
很明顯,東方不敗就是東方不敗...而獨孤求敗,完全是岳靈珊覺著自己的名字不夠霸氣,不能與東方不敗相提并論,自作主張借用了獨孤求敗的名號。
至于他們兩個是如何跟蘇軾的魚龍幫扯上關系的,很明顯是通過張秀的關系。她們兩個在魚龍幫給蘇軾站臺,自然也是張秀的示意...而厭倦江湖紛爭的寧中則,從西夏回來之后,則是在華山結廬而居,認真修煉打磨《紫霞神功》。
“老師,你也要離開了么?”趙煦看向張秀的目光多有不舍,這幫舊黨老臣,簡直可惡,逼走了東坡先生不成,如今連老師也容不下了。
這些年發生了很多事,起初司馬光還活著的時候,舊黨之人有他壓制還稍稍收斂些,兩年前司馬光與王安石,這新舊兩黨的魁首相繼去世,不僅沒有穩定了朝局,反而又掀起了很大的波瀾,直到新黨之人幾乎絕跡時,才漸漸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