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大孔代最大的一個問題:雷之國到底是怎么堅持住的。
時代早就不同了。
早在路易十四的年代,決定戰爭勝負的就不再是將領是否優秀,士兵是否夠多,裝備補給是否充足。
并非說這些因素不重要,而是說這些都沒有戰爭資金是否充沛重要。
榮耀,信念,不管什么時代都會有真正的猛士追求著這些,并且愿意為了它們粉身碎骨。
可是猛士之所以是猛士,就因為其他的絕對大多數不夠猛。
想要那么不相信榮耀沒有信念的家伙上戰場,金錢才是最好的刺激。
土之國是大國,哪怕波旁王朝為了復辟連續十年支付了大量的條約賠款,土之國依然是大國。
就算雷之國沒有參與新大陸的紛爭,節約了一大筆的開銷,威廉一世每年收的稅也沒有需要支付賠款的路易十七多。
水之國的戰爭援助笑笑就好,左手進右手出的把戲,在稀缺物資上無償贈送,在大宗商品買賣里把錢轉回來。
雷之國與土之國的戰爭終究是兩個陸權國家之間的戰爭。
家底更厚的路易十七都需要召開三級會議了,那么威廉一世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大孔代覺得如果能破解這個謎題,贏得戰爭易如反掌。
可惜時局維艱,前線數百萬軍隊要吃飯,要補給,要軍餉,大孔代只能先處理當下最緊要的國務————三級會議的召開。
大孔代進城了。
沒有鮮衣怒馬歡呼游行,沒有土帝路易十六的三請三拒。
在首相黎塞留五世卑微的求見后,大孔代直接去了丹楓白露宮。
之前根據各種報告,大孔代認為黎塞留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
然而真正的見了黎塞留這個人,聽了他的話后,大孔代改變了想法。
黎塞留五世沒有他的先祖,那位紅衣主持黎塞留的能力,卻和廢物掛不上鉤。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繁雜的國事報告遮蔽了大孔代的雙眼,塔列朗的片面之詞也誤導了大孔代的思路。
黎塞留在成為首相后,雖然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成績,卻也沒有令土之國滑向衰敗的深淵。
左右逢源?
千夫所指?
能將一人之下的首相干成毫不起眼的小透明,黎塞留是一個頂級的裱糊匠。
所有人都對他不滿,但是所有人的不滿都沒有積蓄到要他下臺的地步。
如果不是這場該死的戰爭,黎塞留有可能甚至超越他那位先祖擔任首相的時間,成為土之國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
西線的戰爭是逐步升級的,如果全力廝殺五年,土之國早就破產了。
黎塞留向大孔代透露了那些文件報告不會記載的數據,告訴了大孔代真實的土之國政權現在面臨的困境。
如果一個月內拿不出十億土郎,前線的物資供給將無以為繼。
如果三個月內拿不出五十億土郎,土之國將輸掉這場戰爭。
因為按照慣例,對于士兵薪餉的拖欠,是每個月半薪,三個月結清一次。
保皇黨大肆斂財,并非全部中飽私囊,至少在路易十七的默許下,黎塞留應付過去了這一次的欠餉危機。
然而凡爾賽能榨的油水早就干了,三個月后怎么辦,首相大人已經放棄思考了。
黎塞留向大孔代“投誠”的目的很簡單,活命而已。
他一點也不眷戀首相的位置,但是他也不敢向路易十七提出辭職申請。
大孔代愿意接這個爛攤子對黎塞留而言簡直是天大的利好消息。
只要大孔代愿意放他一馬,哪怕財產縮水百分之九十黎塞留也愿意。
總比人死了錢沒花完強吧。
可是大孔代拒絕了黎塞留的提議。
黎塞留雖然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這位頂級裱糊匠透露的信息依然補全了大孔代對于某些問題的猜想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