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當西漢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征討大宛的時候,匈奴指示樓蘭王伺機攔劫。
漢軍從俘虜口中得知這一消息后,即呈報朝廷,武帝詔命漢軍逮捕了樓蘭王,解送長安。
漢武帝責問樓蘭王為什么通匈奴?答曰:“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愿徙國入居漢地。”
漢武帝對他實話直說表示贊許,體諒到小國的苦衷,便下令護送其回國,并要求樓蘭偵察匈奴的動靜。
漢征和元年,樓蘭王死,其國人來漢,請求西漢政府放還質子,欲立為王。
但因樓蘭質子在漢經常犯法,被處以宮刑,所以西漢政府借口皇帝喜歡質子,不予放還。
樓蘭只好另立其王,嗣王幾年后又死了,匈奴首先得知這一消息,立刻將樓蘭王在匈奴的質子遣送回國,立為國王。
此王由于多年生活在匈奴,故親匈奴而遠漢,并多次勾結匈奴攔阻殺害漢朝使節。
漢元帝四年,西漢政府派平樂監傅介子刺殺了忠于匈奴的樓蘭王,立樓蘭在漢的質子、前王之弟尉屠耆為王,并將樓蘭國國都遷到扜泥城,更其國名為鄯善。
此后,樓蘭古國就沒了,變成了鄯善國。
西漢政府將古樓蘭國更改成鄯善國,目的很多。主要是將樓蘭國故都位置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下,這樣可以方便絲綢之路的暢通。
更改國名為鄯善國,也是讓故有國民忘記樓蘭,以及忘記當年依附匈奴的歷史記憶。
那么,為啥改名為鄯善呢?主要是根據一條河流。
《西域記》中記載,釋氏河,經屈茨,烏夷,禪善入牢蘭海也。牢蘭海也就是羅布泊。
當時扜泥城附近有兩條河流,按照當地的發音,叫做釋氏。根據河流取國名,是再好不過的方法,釋氏和禪善發音有些類似。漢帝國是管理者,于是根據當地的發音,給這個國家取了這么個名字。
聽完這個故事,陳泉久久回味其中。
他覺得當年的西漢帝國對西域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控制力的,只是由于后來自己內亂,加之當時匈奴的強大,慢慢逐步又失去了控制。
可如今出現了班超這樣一位猛人,西域再歸大漢,應該是沒問題了。
只是自己在這其中該做些什么呢?是順應潮流,繼續幫助班超,還是利用穿越者的優勢,開創自己的基業?
陳泉覺得西域是個好地方,現在的西域還不是兩千年后,那個千里戈壁,萬里沙漠的西域。
現在的西域草木豐茂,土地肥沃,更有高大的雪山天險,實在是一個適合獨立發展的圣地。
不過陳泉自己還沒有完全理清頭緒,因為現在自己不僅人單力薄,而且西域還處于大漢和匈奴兩方勢力的較量之中。
自己想要火中取栗,只怕也沒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