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子的問題是子彈與槍膛的氣密性難以保證。
所以盛放子彈的管子本身就與子彈卡的很緊,并且帶有膛線。
換子彈的時候他無法保證子彈位置的精密度問題。
射擊的準確度就由裝子彈的二十厘米長的金屬管決定。
子彈由符文金屬柱點燃發射。
子彈裝在金屬管中,金屬管尾部有活塞。
后坐力會推動活塞向后運動。
再推動一個金屬塊。
金屬塊以曲柄搖桿帶動一個齒輪轉動。
這個齒輪以傳動裝置帶著前方裝子彈的金屬架子左移一格子。
下面的問題是金屬塊如何復位。
它前方裝有金屬擋板,撞到擋板上之后就會停下來,接著可以由彈簧給拉回原位。
這里又出現了問題。
彈簧使它復位的速度比較慢。
而機槍一秒要發射幾十到幾百顆子彈。
它必須快速復位。
它要能夠快速震動。
一下子想不清楚。
可見他的機械設計能力還是很有限。
后坐力其實非常大。
機槍每秒射擊這么多次,如果對后坐力加以利用的話完全可以推動一個非常大的飛輪快速旋轉。
而飛輪可以在每次射擊結束后把那個金屬滑塊給帶回原位。
一定要采用這種方式么?
或者還有個辦法,每次只利用后坐力中的一小部分來推動金屬滑塊,再由金屬滑塊推動裝子彈的金屬架的移動。
下面這個想法暫時想不明白。
于是采用上面的飛輪法。
這機槍就像是個柴油機似的,側面裝有飛輪。
金屬塊滑動的時候以曲柄搖桿和齒輪組帶動飛輪旋轉。
剛射擊的時候金屬塊推動飛輪旋轉,然后飛輪把金屬塊給帶回原位。
而飛輪帶動傳動裝置,使得子彈架子移動一格。
想做到這一點傳動裝置需要設計的比較精密。
這樣子制作的機槍能不能使?
能。
一秒的射擊次數可以達到上百次。
飛輪不用轉多快,它可以由齒輪組降低轉速。
問題就是,這么一把機槍,太不方便了。
精準度也呈嚴重的問題,畢竟實際的槍膛只有二十厘米長。
子彈的安裝非常麻煩。
也容易出現卡殼現象。
比如在戰斗中,機槍受到攻擊,傳動裝置、裝子彈的金屬架出現變形,然后就卡住了,無法射擊了。
但是好歹這是一架自動槍械。
既然結構這么笨拙,不如把口徑給做大一點。
越是思考越是想制作一挺出來。
傳動裝置是這挺土法機槍最復雜的結構。
此外飛輪每個回合要控制兩個符文金屬柱進行一次撞擊,以發射魔法波,點燃子彈中的彈藥。
那么兩個金屬柱放在哪里呢?
這是非常實際的問題。
應該裝在這個金屬滑塊上。
那么怎么控制它們的距離呢?
恰好每個射擊周期的結尾它們貼合到一起,發射出魔力波,引燃子彈,開啟下一個射擊周期,隨后它們就要被分離。
想用齒輪實現這個功能非常難。
作為機械渣,此類設計對他來說真是復雜。
他可以使用比較麻煩的辦法。
比如說,金屬塊前方還有一個滑塊。
這個滑塊由曲柄連桿裝置連到飛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