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大,口味明顯不一樣,柏林一向偏愛政治性的電影,威尼斯則對那些根本看不懂的藝術片青睞有加,戛納包容性比較強,把商業和藝術性結合的很完美,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觀眾推介。
有人很形象的總結:政治教管所、先鋒茶話會、噱頭拍賣行!
至于拿獎與否,看每一屆的評委會主席是誰就行了,主席喜歡什么樣的影片,基本什么樣的影片就能拿大獎。
說回柏林電影節,前任主席是德哈登,在任二十年,力圖打造一個跟好萊塢分庭抗禮的電影節!
注重人文、第三世界、年紀還有政治四大因素、
然后,跟觀眾越走越遠…
逼格太高,觀眾不買賬,觀眾不買賬,贊助商就不來了,贊助商不來,怎么做電影節?
于是新任主席迪特.考斯里克只能選擇擁抱好萊塢!
今年,主競賽單元除了開幕片《芝加哥》、閉幕片《紐約黑幫》之外,參與金熊角逐的好萊塢電影有6部之多。
沈林抵達柏林之后,沒怎么休息,他想去看電影,看看《時時刻刻》——小布爾喬亞最愛的電影,可能沒有之一!
——探討的是我們生活的意義是什么?追求自由,尋找內心的平靜。
被告知要買票,不僅是電影票還有參加電影節也要買門票!
窮瘋了?
老子帶著作品來的,還要給錢?
不看了!
……
《盲井》跟《英雄》的待遇顯然不一樣!
即便王慶鏘說了全力推廣…
他的所謂的全力也就那樣,印了些簡單的海報和宣傳頁,貼在會場周圍的建筑上,劇照、首映的時間地點,以及內容介紹。
畢竟窮啊!
哪像《英雄》,直接滿大街張貼大海報,各種電視、記者采訪…
待遇也是一千人放映廳,據說首映當天,買票的發的觀眾排隊好幾十米…
阿謀在歐洲這塊還是很有號召力的!
章紫怡、張曼鈺都來了。
沈林這幾天忙著到處打卡,難得來一趟柏林,當然要多拍幾張照片!
陳婧還有劉菲則各種拜訪,發邀請函,希望《盲井》首映的時候,能有幾個明星撐撐場子…
托福,今年有香港之夜——“香港之夜”去年5月在戛納影展上舉辦,掀起熱浪后,再次亮相本屆柏林影展。
十六部電影啊!
一堆香港明星都來了!
陳婧她們想的是有明星的地方就有版面…
至少讓新聞報道一兩句…
想多了,這是部地下電影!
知道什么叫地下電影嘛?
就是不可能報道!
至于那幫香港電影人…
大林子真不喜歡,當然,也跟著去見了幾個,比方說陳可欣、杜其峰啥的…
得知沈林是一名演員后,幾個人的態度不咸不淡。
也正常,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人享受超國民待遇…
怎么可能隨隨便便就對一個內地演員青眼有加?
22號,《盲井》首映了…
……
先說一下,第六代登上舞臺后,這幾年參加電影節的中國電影重點是粗糙,原生態,第三世界!
故事也多圍繞邊緣人群…
基本沒有類似《盲井》這樣一上來就是殺人鏡頭的犯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