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井》開場僅僅三分鐘,唐朝陽與宋金明就殺了第一個人,干脆利落,不見血跡…
冷暴力!
有個非常好的形容詞形容這種觀影體驗:陌生人撫摸著你手指上的倒槍刺…
冷靜、暴力、陰郁、緊張!
就這一個鏡頭,科恩兄弟如果是這次評委會主席,估摸著直接就把金熊獎頒給他了!
可惜,這屆的評委是德國導演安德里亞斯·德里森阿托,一個典型的德國電影人,所以,他把金熊獎頒給了《塵世之間》——一部反映阿富汗難民生活的英國電影!
說回《盲井》…
沈林之前沒看過這電影,雖然知道劇情,殺人犯罪的唐朝陽和宋金明誘惑欺騙元鳳鳴到一個煤礦企圖將其殺害騙取賠償的故事…
他對這類電影沒什么好感——至少他自己這么認為!
所謂的拿中國元素博取評委老爺們的獵奇心里…
城鄉結合部、底層人民、傳統大媽三樣寶!
一樣東西出現一次兩次可以接受,如果同一個導演一直翻來覆去拍同一種東西,恐怕動機就沒那么純粹了!
但是《盲井》跟這類電影完全不一樣…
有句話這么說的: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犯罪,貧困和無知是滋生暴力和犯罪的溫床!
很對。
《盲井》,標準的犯罪片,看似講述犯罪,其實圍繞的還是善惡轉換,因果相纏,命運機巧,人性反復四個主題!
這樣的描述可以用在許多的同類型影片中,但卻區別于如何講述和完成故事。
居心不良的礦工欺騙青年進煤礦賺大錢,又在煤老板面前謊稱青年是自己的親戚,工作一段時間后,在某一次下井時故意制造礦難,謀害青年,并以此要挾煤老板拿出封口費。完事走人后,繼續在下一個礦場實施新的賺錢大計。
《盲井》就截取了這樣的罪惡循環過程中的一節,并且夾雜了各種細節,如兩位大叔加害過元鳳鳴的親人…
當二叔對元鳳鳴產生了惻隱之心后,這次計劃也就注定會失敗,這樣的循環也就到此終結了。
但李揚似乎沒有想表達什么…
他就單純用類似紀錄片的方式拍出來。
而且把宋金明塑造成了很有趣的角色!
三個人物,宋金明、唐朝陽、元鳳鳴形成了一種對照。
元鳳鳴在小說以及電影中象征著一種人性之光,唐朝陽就象征了一種純粹的惡,他就像惡魔,毫無人性,冷酷殘忍。
宋金明介于兩者之間,他有家庭,有妻子兒女,他從事殺人騙錢這個行業其實也有一部分出于對家人的愛,到后來他為自己殺了元鳳鳴的父親而后悔,為元鳳鳴而感動,他就像一個惡魔被一點點喚回了人性…
不過直到最后他打死唐朝陽之前,他都一直是在猶豫,到底殺不殺元鳳鳴,最后他的舉動也證明了他選擇了“贖罪”這個結局…
總之,這電影沈林覺得挺有意思!
不對呀,我怎么會覺得這種電影很好看?
……
其實,電影這種東西,既屬于大眾娛樂,也是精英文化,通俗藝術嘛,大家各取所需。
像大金毛這樣的影迷——沒有接觸到所謂的視聽藝術,他們評價一部電影從兩個方面著手:故事和主旨。故事是電影的表現形式,是身體;主旨是電影的中心思想,是靈魂。
從這個角度,《盲井》是不是好電影?
故事講得不錯,主旨也很清晰!
當然是好電影!
那沈林覺得好看,有什么問題嗎?
至于視聽語言…
大哥,兩百萬沒到的經費,給你整個大特效好不好?
當然,電影在技巧方面…
能看得出絕對是新手!
尤其是那幾個轉場,幾個沖突點,太生硬了,毫無技巧可言…
李揚第一次拍長篇,就有這樣的水準,不錯了!
對沈林而言,這趟柏林行差不多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