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井》不一樣,《盲井》其實是個犯罪片,李揚導演的劇本寫的也是三段式的商業片結構…可惜沒能在國內公映!”
“那你對審查有怨言嗎?”
沈林想了想,道:“我還行…”
“我以前特別反感審查,現在觀念改變了不少,我覺得審查對觀眾是一種保護…別急著反駁我,我說個事,應該是前年,我無意間看了一部《731黑太陽》,給我惡心的一個星期吃不下飯,真的,我現在想到那個畫面,還覺得惡心!”
“電影,作為一種輸出媒介,遠比書籍來得更加直接和粗暴,如果說書籍是用勺喂到你嘴里,電影基本上是用灌的,畫面刺激遠遠超過文字的描述。”
“總說審查苛刻,我跟你說《盲井》DVD版權賣了接近一百萬,有想看的完全可以買碟觀看,并沒有真正意義上趕盡殺絕,市面上也有很多地下禁片流傳…你想看,有的是渠道可以觀看的!”
王曉峰愣了一下:“你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樣…”
“怎么說?”
“我以為你應該是比較激進的…”
“這有什么可激進的?我始終認為,不管做電影還是做音樂,都是要讓大眾喜歡…”
王曉峰深深看了眼沈林,然后起身告辭…
……
王曉峰是那種‘偏理性’的文人,不是公知,就那種對時代困惑的一類人!
有點像許知遠,什么東西,都看不慣,覺得大眾的品味就是狗屎的那類人…
你覺得許知遠只會空談,那你看看他跟陶杰之類的港臺文人的對談,會覺得他對當下有清醒的認知,觀點也很接地氣!
王曉峰也差不多…
他覺得沈林挺可怕的,不是說他很假之類的,做了這么久的記者,采訪過一堆人,他能分辨真話還是假話!
可怕指的是,沈林活的很通透,不掙扎…
看得出,他對這個世界抱有好奇心,同時對于人世間的苦,保持著強烈的同理心,在看過人世間的痛苦過后依然熱愛生活。
通常這種心態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才有的!
孔子說的嘛,四十不惑…
一個年紀輕輕卻活得這么通透的人!
很難得…
他不止問了音樂、電影方面,也問了很多生活方面,例如‘成名之后生活、心態變化’,沈林回答的是‘現在還不好說,因為我大年初一就過來拍戲了,也沒感覺到有什么變化,但我已經做好了準備!’
‘成名這個事,其實對演員或者歌手來說肯定有影響的,尤其是創作者本身,當你取得的成績和你在這個行業上世俗的地位越來越高的時候,事實上你的個人生活和精神世界如果在沒有主動意識去開拓的情況下,會變得越來越渺小了,你接觸不到過去那些讓你特有感覺的事兒了。’
你看,大林子已經預想到了一切!
王曉峰很頭疼,他在想怎么寫這篇專訪,本來他想起的標題是《沈林:挺把自己當人的》,現在可能要換一個了…
不過沒關系,他可以再跟蹤兩天…
前提是不耽誤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