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抖了抖衣袖,從秦軍士卒手中拿起一本線裝書籍,輕輕翻閱。
好……細膩的觸感。
當他翻閱到第一張的時候,目光就立刻被這里面的內容吸引住了。
這本書抄寫的是《論語》,作為儒家弟子,儒服老者早已經背的滾瓜爛熟,但在甫一看到這紙張上的字跡時,他還是激動的有些忘我。
哪怕是昂貴的布帛書寫之后的筆跡,也沒這紙張的如此清晰。
而且令儒服老者更為激動的是,這本萬余字的《論語》,竟然被小小的一本線裝書籍全部收納進去。
要知道若用竹簡,那至少要拉半駕馬車!
“如此貴物……,莫非真的是用來兌換書閣中藏著的六國舊書?”
儒服老者頓時有些激動了起來。
他之所以攔在形行使政令的官吏面前,不僅是為他書閣中的藏書,也有著想要阻止始皇帝嬴政施行這條政令的意愿。
畢竟在儒家的學說中,最關鍵的兩個字就是“復古”!
為什么復古?!
因為在儒家先賢看來戰國禮崩樂壞,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反倒沒有施行周禮、井田制的周天子統治下過得好。
那么就要復古,也就是維穩!
未到不可不變之時,就不要變!
因為人可以犯錯,知錯而改善莫大焉!但是一個國家政權絕對不能出現絲毫的偏差,因為一項政令的實施勢必會影響到億萬百姓!
儒服老者知道始皇帝這項政令實施之后,將會引起多么大的風波動蕩!
那么最好就在咸陽的時候,就阻止這條政令的實施。
但令儒服老者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頒布這條政令之后,竟然可以用這種由紙張組成的線裝書籍來兌換六國舊書……
“有此仁德,大秦可興矣!”
儒服老者如獲至寶,不斷用手輕輕撫摸著這本線裝書籍。
在他這等愛書之人。
此物,價值千金也不為過!
“去吧!去吧!將書閣那些朽爛之物拉走,給老夫抄寫完了之后,再送來!”
儒服老者讓開了書閣的大門,笑呵呵說道。
空白竹簡造價太貴,而且竹簡都是使用刻字等工序,才能形成一本可讀的書籍。現在換成更為輕薄、感官更好的紙物,他有什么理由不讓這些官吏兌換。
“多謝先生。”
為首官吏松了口氣,擺了擺手讓剛才被攔住的吏員重新進去拉走六國舊書。
當然這儒服老者僅是咸陽的個例。
因為儒服老者曾經在朝為官,德高望重,所以這些官吏才開出如此條件,以紙裝書籍一一兌換竹簡。
而對于其他‘鬧事’的百姓。
就不會開出如此優渥的條件了。
在丞相府簽訂的條文中,是以三比一兌換。
三本竹簡書籍,才能兌換一本紙裝書籍。
同時,丞相李斯為了讓這些百姓樂于兌換紙裝書籍,讓店鋪的商家中不斷將這些紙物的價格炒了起來。
而且造成這紙張價值極為昂貴的假象。
驅動百姓以物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