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他所處的時代,看到的是禮崩樂壞,看到的是百姓流離失所,他能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讓列國重新回到原來那個井田制,由周天子統治的時代。
五四運動說“打倒孔家店”!
是為了破除心中神,畢竟孔子在后世越來越神明話了,要想讓大眾接受新思想,必須打倒孔家店。
這就和魯迅先生說的完全廢除漢字一樣。
是一種破窗效應。
當你要掀翻屋頂的時候,在屋內的人們就會同意打開窗戶。
先賢反對孔子,并非是孔子做錯了什么事情,而是后世之人自己做錯了事情,需要打破了這個禁錮,所以才托孔子之名,破除舊思想。
“貧道也只是閱歷稍微廣泛了一些,以先生之學,如果有貧道的見識,想必理解也會比貧道更為深刻。”
陸長離淡淡笑道,解釋了一番。
他現在盡管是九州世界天道的執掌者,但因為本身是華夏之人,對孔子心存景仰,所以才開口解釋。
而且他自身也認為如果孔子到了現代,見解也肯定遠遠勝過一群“鍵盤俠”!
“原來如此……”
“仙尊長生不老,可見上古之制,有此見解也屬尋常。”
孔丘頓時恍然大悟。
以長離仙尊的境界法力,已經做到了長生不老。定然是在上古之世就已經不斷觀察歷代的城邦建制。
可能上古炎黃之世時,就類似于此時景象。
黃帝逐鹿之戰,打敗了蚩尤,統一了諸夏之地。和此時的始皇帝嬴政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最初的時候,孔子對始皇帝嬴政和秦國充滿了惡感,認為秦地是蠻夷之地,秦國施行的政令是暴政。
但此刻在贊同了陸長離的見解之后,他博古通今,立刻將黃帝逐鹿之戰與始皇帝統一六國之戰聯系到了一起。
上古的仁德,正是通過這些殺伐實現的!
就是長離仙尊所說的大仁德!
“沒有黃帝一統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那么就沒有諸夏……,現今秦朝的始皇帝也是如此,若不以雷霆手段滅掉六國,那么華夏不存,將分裂為各個諸侯國……”
“此乃大仁德!”
孔子捋了捋長須,展開笑顏。
在他被陸長離“復生”之后,就一直游走諸夏之地,見到魯國滅亡、齊國滅亡、周天子失去社稷……,他憂心忡忡,可現在與長離仙尊“辯法講道”之后,發現自己的思緒還是太過偏狹。
他之所以愛戴周天子,是想讓周天子能再次施行周禮,讓百姓安居樂業。
現在列國一統,沒有繁雜的諸侯國,諸夏之地再也不起內戰,這時候有沒有周天子又如何呢?
他發現,他一直擁護的不是周天子和周禮,而是一條救國治民的道途。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孔子輕輕感慨吟道。
現在秦國法律嚴酷,但正不是這大同治世嗎?!
儒之極則為法!
忽而!
孔子似乎明白了那儒家大儒之下的兩名高徒盡皆為法家的緣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