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微亮,太陽大哥尚未露頭,獨孤武就已經起床,古代沒有夜生活,睡的早自然也就起得早,而且獨孤武在前世也養成了早起的好習慣。
關鍵也是給餓的,半大小子吃窮老子,一天兩頓的飯食沒有油水,難以下咽,昨晚就吃了小半碗,遭不住啊,半夜起來喝了好幾婉涼水,咕咕作響的肚子才好一些。
大哥揉著惺忪的睡眼,問弟弟起這么早作甚?
大哥沒睡醒,獨孤武知道,家里窮,兄弟倆睡在一張床上,盡管昨夜起床填飽肚子的時候已經很小心了,每次還是驚醒了大哥。
不知是否是因為練武,感知力比尋常人強,獨孤武覺得大哥敏感的像頭龜。
“大哥,你睡你的,我起來看看書。”
獨孤武打開房門,正好又遇見了起床上茅廁的老爹,老爹微笑著說讀書好,讀書好啊,只是為何武兒手中無書呢?
老爹去了茅廁,獨孤武裝模作樣的回了房間,隨意找了一本手抄本,又灌了幾口涼水,然后才出門。
來到泥土松軟的小院子,深吸了幾口氣,伸了個懶腰,將手中的書本別在腰間,走出了院子。
讀書?
讀個錘兒的書哦,身子如此羸弱不堪,儒家學問難道還能提升身體素質?況且前世讀了那么多書,自己的學問又不差。
秋日的薄霧氤氳而起,整個正陽村籠罩在薄霧之中,宛若仙境,十五六歲的少年踩在松軟的泥土上,深一腳淺一腳的在村里慢跑,仿佛置身于云中。
村子里的莊戶搬走了,現在留在村子里的,除了獨孤武一家也就村東頭的王遠叔一家和村西頭的王三叔一家,所以整個村子只有三戶人家,安靜地嚇人。
王遠叔一家老老少少都是獵戶,正陽村被大山包圍,是個打獵的好地方,對比起來,王遠叔家大概是村里最富庶的人家。
獨孤武跑到村東頭時,一家人還沒起床,本想在王遠叔家混一頓肉食的美好愿望落空了。
跑到村西頭,頭發花白的王三叔正扛著鋤頭出門,帶著孫子準備出門下地。
別看獨孤武年紀小,他嘴里的叔叔輩至少是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他在村里的輩分高的很。
據說王三叔快七十了,之所以沒搬走,是因為兒子當年出門謀生時說過有一天會回來接他們,怕兒子回來找不到,所以不愿意搬走。
但是老人的兒子出門快二十年了,兒媳婦過世了,孫子娶上媳婦了,重孫子都出生了,老人的兒子都未回來過。
這年頭兒兵荒馬亂,外出謀前途的人之中,畢竟只有極少數人能混成個人樣子,大多數都客死他鄉。
村里搬走的莊戶們勸過,沒搬走的也勸過,老人固執,固執地認為兒子一定能出人頭地,認為兒子總有一天會回來,騎著大馬帶著仆從,敲鑼打鼓的回來。
瞧見獨孤武在村里慢跑,王三叔愣了一下,“狗蛋兒,你這是作甚咧?”
“對啊,蛋叔,你作甚咧?”附和的是三叔的孫子,叫王根。
王根最早的時候不叫王根,叫王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