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誠怒視獨孤武,張氏卻望著晚娘。
張氏沒有被獨孤文定親的喜悅沖昏頭腦,獨孤武讀書是家里最大的事。若是晚娘對此有意見,卻又說不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個兒媳婦不要也罷。
這是張氏現在擺在臉上的態度。
陳三連忙笑道:“讀書是好事,二郎是讀書人咧,俺們家歡喜······”
陳三從過軍,有點眼光,獨孤武能搬動牛福來說親,他們家招惹不起,否則他也不會帶著女兒一同前來,畢竟自古商議定親之事,就沒有女子親自前往的道理。
在牛福的插手之下,晚娘注定要嫁入獨孤家,婆媳關系很重要,張氏若不高興,晚娘以后可就難熬了。
不過陳三的好意,晚娘似乎不接受,她打斷了陳三的話,說道:“讀書自然是好事,但窮苦人家讀書不好,聽大郎說起······”
礙于未來公婆的面子,晚娘沒繼續說下去,但意思很明白。
讀書是件好事不假,可貧苦人家養位讀書人就是在養一頭吸血的惡獸,吸得是家人的血。獨孤文一直供養弟弟讀書,獨孤武又沒讀出個樣,不能憑借書上的東西給家里掙錢掙糧,獨孤文養了快十年,足夠了,總不能一直這么供養下去。
晚娘便是這般認為的,所以讓獨孤武改了讀書的習慣。
獨孤文不會說謊話,意思就是說別人問他什么,他都照實說,只有獨孤誠和張氏交待過的事才會搖頭說不知道,但是晚娘與他有能毀天滅地的愛情,他便從未有過隱瞞,而且獨孤誠和張氏也沒囑咐過家里的事不能說。
可以說,獨孤文對晚娘家的情況一知半解,晚娘卻對獨孤家卻知之甚詳。
獨孤武從三歲時開始讀書,由張氏教導認字,家里的田地便由獨孤誠和獨孤文在打理,那時候家里條件還不錯,也就不說了。
后來家里的條件越來越差,張氏和獨孤誠依舊抽出一人來教導獨孤武認字讀書,另一人帶著獨孤文下地干活,再后來獨孤武自己會讀書了,才是三人一起下地干活。
她倒也沒覺著獨孤誠和張氏只讓獨孤武讀書有問題,獨孤文腦子不靈光,她都知道,張氏和獨孤誠讓獨孤武讀書,指望獨孤武將來光宗耀祖很正常。
但是,讀了書,便應該懂理。
家里窮的快揭不開鍋了,靠著獨孤文打柴、賣柴貼補家用,讀書多年的獨孤武卻依舊只知道讀書,這種書讀來又有何用。
獨孤武在晚娘眼里,就是只知壓榨剝削父母和兄長的混帳東西,她豈會有好臉色給獨孤武。
晚娘的答案,張氏不太滿意,不過晚娘對獨孤文的那份心意,她很喜歡,獨孤文腦子不太靈光,就怕找到一個欺負獨孤文的兒媳婦,晚娘雖然對獨孤武讀書有意見,但見識到了家里的情況,總歸會改善對讀書的認知。
見到張氏點頭,獨孤武覺得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便笑道:“娘,我覺得晚娘說的很有道理,以后您讓爹別逼著我讀書了,您覺得如何?”
“敢······”張氏杏眉一挑,獨孤誠的話被憋在了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