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先把知道疼愛獨孤文的兒媳婦留住,獨孤武讀書的事以后再說,張氏便笑道:“好,娘做主,你以后可以不讀書了。”
張氏蓋棺定論,獨孤武高興,晚娘也高興,家里人似乎都很高興,唯獨原本興致高昂的獨孤誠沒了笑臉。
飯桌上,兩家人說說笑笑,獨孤武發現未過門的大嫂似乎也沒那么討厭。
吃過午飯之后,張氏看著晚娘收拾桌子,更是越看越喜歡,知道心疼獨孤文,人又標致,若是再白一點說是官員府上的小娘子也有人信,關鍵還不嬌氣,會來事。
這樣的兒媳婦上哪兒去找啊?
這不,八字才剛有一撇,就和王氏陳三商量起何時下聘禮,找人算個好日子迎娶過門,甚至還問了問獨孤誠,孫子該叫啥名字好。
說最近兩年生兩個孫子就好,家里有錢糧,雖不多,卻是讓兩個孫子都能吃得飽飽的,餓不著,家里有時候也忙,兩個孫子正好,多了怕是帶不過來。
等到家里再有錢些,再多生幾個。
這話放在后世,女方家里聽見心里得罵,你把我家女兒當成豬了啊,但現在,陳三和王氏樂呵呵的附和著,說是回去之后便讓人挑個好日子,早點將晚娘嫁過來。
獨孤武瞬間心里就平衡了,原本算日子應該是男方的事,陳三都攬了過去,未過門的大嫂被老爹老娘如此嫌棄,比自己慘啊。
獨孤武挺高興,但好朋友杜如晦卻不太高興。
杜如晦昨日一早回了長安城,按照獨孤武的方法從鹵鹽中制了鹽,鹽很成功也可以食用,但他今天被人給罵了。
杜如晦今天帶著制鹽的法子來了兩儀殿,兩儀殿里的氣氛還是不錯的,大家罵罵咧咧的請求出征東突厥,但精明的李世民陛下用年號這件事給搪塞過去了。
兩儀殿里本可能出現武將與文臣對罵,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沒發生,一個個面帶微笑的考慮著叫啥年號能讓陛下滿意。
杜如晦老神在在,心里沒想著年號的事,反倒是想著該如何與李世民說封賞的事。
制鹽很成功,杜如晦親自試過,說明制鹽的法子可行,李世民肯定得封賞,大唐就沒有立功不賞的事,而且現下正值李世民剛剛登基,坊間流言四起,若是制鹽的功勞都不封賞,對李世民的威信又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但是獨孤武作為杜如晦的朋友,獨孤武說了,不要官,不要爵,只要五百貫的錢財,杜如晦也覺得該替自己朋友辦到。
至于杜如晦自己出這個錢······不好意思,家里沒錢。
制鹽是件大功勞,只求李世民出錢賞賜,李世民肯定會問其中緣由,難道說獨孤二郎他爹對陛下有偏見,不讓二郎為官受爵?
如此一說,別說錢財沒有,獨孤家都可能遭災,李世民剛剛登上皇位不久,還不是今后的天可汗唐太宗,未必不會與一個鄉野之民計較。
當然,以杜如晦對李世民的了解,他知道以李世民胸襟不會與鄉野百姓計較,但他是想著自己好朋友將來做官的,不是單純的只為獨孤武考慮,他也是在為大唐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