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這樣,習慣以固有的觀念去看待問題,很少有人會想到固有的觀念也會有錯的時候。大多數人一生平平淡淡,或許就是因為少想了一個萬一。
當然,想多了萬一更不好,容易讓人走錯道。
這就好比同村住著一個好人與壞人,好人從小到大都做好事,壞人從小到大干些偷雞摸狗的壞事,偶然壞人遇見了好人侮辱女子,將其救下,人們便會認定壞人同樣是干壞事,好人同樣是在做好事,就是那位被救下的女子,在得知壞人的品行之后,或許也會想壞人其實救自己也是做壞事。
大部分人都不會去想萬一壞人也有做好事的那一天,固有的觀念已經形成,壞人似乎永遠便是壞人,好人永遠便是好人。
所以凡事多想個萬一沒壞處,但天天想萬一,壞處卻不小。
制鹽便是這個道理,毒鹽會毒死人,千百年來沒有人能從毒鹽之中制作出食鹽,這是大家固有的觀念,杜如晦前半生都沒制鹽的法子,偶然就能從毒鹽中制出食鹽?
難道上天眷顧?
開玩笑,要說眷顧也是眷顧自己,憑啥好事都落到了你頭上?
以李神通為首的文臣武將都這么想,哪怕是幫杜如晦說話的文臣武將······估計心里也有這么一點小心思。
朝臣是不信的,李世民倒是相信,但是他不信杜如晦會能從鹵鹽中制出食鹽。
“愛卿真是偶然想到從毒鹽中制出可食之鹽的法子?”
李世民臉上帶著玩味的笑容,杜如晦歷來正直,今日卻在言語之上搶了別人功勞,有段日子能好好打趣打趣他了。
李世民知道事情的大概,他其實從未想過杜如晦說制鹽之法出于自己之手是搶獨孤武功勞,認為杜如晦是一時失言罷了。
只不過杜如晦雖不拘小節,但也謹言慎行,失言便是君臣之間打趣的樂子。
而且看李世民的想法,這個樂子會持續很長時間,杜如晦真應該回家好好拜拜先祖,順便拜拜李家先祖,讓兩家先祖保佑李世民在些許小事上也正經些。
遇上這么一個喜歡打趣臣子的皇帝,杜如晦早年沒投效他人麾下······似乎真是為此也說得過去,有幾分緣由,至少要打七分,滿分十分。
歷數古代皇帝之中,君臣相處最像朋友相處的,除了李世民外,恐怕沒幾個。
李世民的話音不大,卻是讓吵鬧的兩儀殿安靜了下來。
李世民的問話很有意思,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第一時間想到其中關鍵,陛下似乎不懷疑杜如晦有法子從毒鹽中制出食鹽?
難道真有辦法?
想到這個可能,長孫無忌搖了搖頭,房玄齡也暗自搖頭,憂心忡忡。
杜如晦嘆了口氣,上前道:“陛下,確實乃臣最近想到的法子。”
第一次還能說是失言,第二次還失言,杜如晦有那么傻?當然不會,只不過為了后續替獨孤武賞賜做鋪墊而已。
當著臣子的面,把功勞放在杜如晦自己身上,以他對李世民的了解,李世民定然不會當著所有臣子的面繼續追問獨孤武之事。
如此,便不必說出獨孤武不要官不要爵的緣由,保全李世民的面子不說,私下里與李世民談談,又讓獨孤武在李世民心中留下好印象。
一箭雙雕的計策,杜如晦對自己的突發奇想很滿意,不過總有人不信他能從鹵鹽中制出食鹽,他不太滿意。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