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收拾,尋摸件順眼的衣衫換上,跟我去涇陽縣。”
獨孤武躺在床上沒動,干笑著:“爹您別鬧,現在還早著呢,今日一早又搬家,孩兒累了,睡會兒,等吃了飯再走不遲。”
裝模作樣的打了個哈欠,結果只打到一半就被獨孤誠一巴掌給拍了回去。
“老子讓你收拾你就收拾,怎如此多廢話。”
張氏覺得兒子不愿去涇陽縣求學是因為初次離開父母離開家,心中有些舍不得,狠狠地瞪了獨孤誠一眼,一邊忙著收拾兒子的衣物,一邊勸獨孤武說涇陽縣離家不遠,可以休沐的時間回家看看,她特意打聽過,每七日便有一天的休沐。
而且,他們也會時常去涇陽縣看望獨孤武。
這就是沒一點轉圜的余地了,獨孤武也認命了,對于爹娘來說,有錢了其實不是修房子,而是兒子讀書啊,盡管不喜歡讀書,這份心意卻不敢糟蹋了。
父子倆早飯都沒吃,匆匆背著包裹出了門,一路上獨孤誠交待了許多東西,都是關于拜夫子的事,獨孤武一個字也沒聽進去。
路過晚娘家,獨孤誠很不客氣的在晚娘家吃了兩個餅子,叫著陳家的小子等他回去時便跟著他去正陽村幫忙。
晚娘在一旁看著自己小叔子一個勁兒的笑著勸說小叔去了涇陽縣要好好讀書,早忘了自己初到獨孤家時反對獨孤武讀書的事。
讀書掙回五百貫,那可是五百貫,活了十幾年的晚娘或許連一整貫錢都沒見過,更別說五百貫。
她當初聽到這個消息時,張大的嘴巴都能塞下一顆完整的雞蛋,自然而然的加入到了支持獨孤武讀書的人的行列之中。
在晚娘家歇過腳,父子二人走上了進城讀書的路。
獨孤武呆呆愣愣的跟著獨孤誠的腳步,看樣子就知道他不情愿,獨孤誠偶爾停下腳步踹一腳,一言不發的往前走,父子之間沒有一點交談。
涇陽縣的家不大,與正陽村的獨孤家差不多,唯一有區別的大抵便是涇陽縣的家看著要比正陽村的家氣派些,周圍都有人住著,不在像正陽村那般冷清。
但是在獨孤武心里,涇陽縣的小宅子卻比正陽村的家冷清多了。
獨孤誠與街坊四鄰打著招呼,請街坊四鄰關照家中小兒,獨孤武進門之后便沒再出門,躺在床上呆呆的望著屋頂,想著自己是不是真應該好好讀書。
進屋放包袱的時候,他就發現了家里的不同,老舊的柜子里放著的全是新衣服,雖不多卻有那么個幾套,看針腳就知道衣服是出自母親的手筆,為了進城讀書這件事,父母肯定是操了不少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