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還是古人的見識差了一些啊。
獨孤武嘆了一口氣,報出了一個數字,二百五。
獨孤誠呆住了。
張氏也有些吃驚,問道:“武兒,你哪來的錢買這么多雞鴨鵝?”
買了多少家禽不在張氏關心之列,她更關心兒子錢財的來路,擔心兒子一不小心走錯道。
“娘,我跟同窗借了一些,不過借來的錢財你們不用擔心,我已經想好辦法還錢了,而且購買的雞鴨鵝都不大,值不了多少錢。”
張氏點了點。
獨孤誠有些欣慰的笑了笑,別看獨孤誠總對獨孤武橫眉以待,但在他心里,最為疼愛的還是小兒子,小兒子除了偶爾有些令人有抽他的言論冒出來,辦事卻是令人放心的。
去王根和王遠家借來船,再加上獨孤家的竹筏,五人一起出門,趕到交匯處等了一會才見著胡大叔與兒孫趕著不知從哪兒借來的驢車趕來。
“二郎,等久了吧,你點點,看看數目對不對?”
“不用點了,我還能不放心您老么。”
三言兩語結束了交談,胡家人幫著把雞鴨鵝弄上船,獨孤誠有些難為情的說籠子過兩日送到涇陽縣,卻聽胡家人笑呵呵的說不用歸還。
善良人家便成了張氏對胡家人的定義,聽見張氏打聽胡家有沒有女兒,獨孤武心中一震,連忙開口叫張氏和獨孤誠上木舟回家。
獨孤武又不是傻子,張氏明顯是打算關心他的婚事啊,他今年十六。在后世談戀愛叫早戀,會被抽;在大唐卻到了成婚的年紀。
也就獨孤家在正陽村,位置偏僻,否則年初便官媒上門了。
回到家里,獨孤武犯難了。
原本以為養殖家禽老爹會反對,打算來個先斬后奏,把家禽弄回家老爹就是反對也沒用,卻未曾想老爹痛快的答應了,更未曾想過家禽過多該關在什么地方。
到底不是一輩子都在農村生活的農村人,站在院子里望著滿地雞鴨鵝亂叫,獨孤武一時想不出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獨孤誠和張氏卻想也沒想便提著刀出來了。
半斤左右的雞鴨鵝正是歡脫的時候,放出來指定到處亂飛,張氏很是熟絡的用刀修剪著家禽的翅膀,而獨孤誠叫上獨孤文和隔壁的三叔去了河灘邊的竹林。
至于獨孤武,自然被臨出門時的獨孤誠喊著去屋里讀書了。
傍晚,獨孤家的地基不遠處便有了圍著的竹籬,竹籬尚未建完,卻有了大致的形狀,竹籬四周立著幾根木樁,顯然是打算蓋個草棚子。
獨孤武很滿意,唯一不滿意的就是老爹說養家禽的事不用他操心,好好讀書,讀了累才能指點指點武成和獨孤文該如何養殖雞鴨鵝。
獨孤武當然不會傻乎乎的聽老爹的話,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大哥和李二到了河邊下籠子,經過改良后的**網看著就讓人覺得收獲肯定不小。
下了籠子,便帶著獨孤文和李二在水田里挖溝槽,放山泉水入水田,天氣實在太熱便叫獨孤文、李二、武成在村里割野草宰碎了混合糠麩喂雞鴨鵝。
傍晚在到河邊收籠子,挑揀出籠子里不大的各種雜魚扔到水田,其中以鯉魚和草魚尤為多。
其實,獨孤武也一直以為唐朝是不吃鯉魚的,準確的說是他以為在唐朝吃鯉魚是犯法的,去年去同福酒樓賣魚時,還特意沒把鯉魚帶上。
不過,來唐朝大半年才知道根本沒這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