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說唐朝禁止吃鯉魚是因為鯉魚的“鯉”與李氏皇朝的“李”同音,獨孤武以前對此深以為然。
到古代讀了書才知道,古代避諱習俗雖然嚴苛,帝王家雖然無情,但也要遵循固有的規則。
這個規矩便是,諱名不諱姓。
這還是獨孤武從曾夫子送給他的那本《孟子》中知道的規矩,避諱李姓的說法,其實有點扯淡。
只不過現在這個時期的大唐人確實不怎么愛吃鯉魚是事實,因為很多人喜歡吃魚膾,鯉魚的魚腥味和土腥味很重,隔著老遠都能聞到,很少有人喜歡鯉魚。
一般只有重口味的人,去酒樓用飯時才會叫廚子用鯉魚做魚膾。
所以說,多讀書是有用的,獨孤武就是吃了讀書少的虧。
前世若是多讀讀古詩詞就會發現,唐朝前期禁止吃鯉魚其實也就是一個笑話,
在王維的洛陽兒女行便有寫道: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鲙鯉魚;在白居易的舟行中亦有寫:船頭有行灶,炊稻烹紅鯉。
古代詩詞中描寫食用鯉魚的詩句很多,明顯沒有避諱鯉魚,該吃也沒少吃。
當然,根據《酉陽雜俎》的記載,唐朝或許確實有因為鯉與李同音而列入律法中禁食鯉魚,但那也是唐德宗或者懿宗時期,而且時間很短,僅僅只有十來年的時間,在貞觀朝是沒有這個律法的。
看著一條條魚兒游入稻田中,獨孤武仿佛見到了一文一文的銅錢在水中晃動,散發著刺眼的金光。
七天后,用草粉和糠麩混合家禽糞經過了簡單發酵,獨孤武叫上李二和獨孤文提著糞便去了水田。
糞便不臭,反倒是有股子酸香味,發酵很成功,獨孤武直接用上了手,抓上一把便往水田里拋灑,看得李二直胃部洶涌,直犯惡心。
“師父,你真要用糞便喂魚啊?”
獨孤武望著李二疑惑道:“咋啦?發酵過的糞便喂魚長得快,又沒有其他問題,這就是喂魚最好飼料,無公害無污染。”
話有些夸贊,畢竟只是簡單的發酵,但獨孤武很肯定不會有任何大問題。
不明白獨孤武說的無公害無污染是什么意思,但李二覺得自己這輩子恐怕都不會在獨孤家吃魚了。
一想到昨夜吃的魚,盡管是從河里捕撈的,李二都干嘔了兩下。
在正陽村待了大半個月,獨孤誠終于受不了兒子整日忙忙碌碌不讀書的作為,找到了獨孤武問養魚養家禽的事情交待妥當沒有。
獨孤武下意識就說交待妥當了,畢竟他是真交待妥當了,母親、大哥、武家母子,只要是他想到的事情都給他們交待的清清楚楚。
在正陽村的大半個月,獨孤武是真沒閑著,天黑之后都會找獨孤文和武成趁著月光交待許久,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子時才睡下。
回答了老爹,獨孤武才暗道一聲不好,然后說了一大堆理由,結果卻未改變,他被老爹勒令明日一早回涇陽縣讀書了。
翌日清晨,獨孤武和李二走了。
站在河灘邊,望著河邊放鴨鵝的武成,看著不遠處的那間草棚,獨孤武笑了,忙活了大半個月,家里最原始的養殖業漸漸走上正軌了,家里的錢景可期了。